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建构游戏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如题所述

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与人合作能力,然而现在的幼儿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受家人百般溺爱,造成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立的个性,这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明显表现出了无法与他人融洽合作的行为。在游戏中,孩子经常为了争夺一个玩具而产生矛盾,.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涅尔 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卡耐基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所学的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与他人交际能力却占85%。”所谓情商就是与别人进行情感交流的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因此在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及时有效的培养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这不仅使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有待于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幼儿园实践中,我曾对幼儿园中一个班的十名幼儿的合作交往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有3名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不愿意将自己的玩具与他人分享,有两名幼儿在与其他幼儿交往时会发生攻击性行为,其中男生的攻击性行为要比女生发生的频率高些,可以达到每天2-3次。剩下的5名幼儿往往喜欢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一块玩耍,可见有50%的幼儿无法与他人和谐交往。
新《纲要》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其中包括社会、健康、科学、语言、艺术,我们可以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一、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所谓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核心目标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活泼的心理需要,同时也学会了与同伴之间的和谐交往与合作。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儿童在一岁之前就能够对微笑别人表示友好,看到别人摔倒受伤时会表示关心和同情,以后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同情,分享和助人等利他行为,轻轻拍拍哭泣的同伴,把自己的食物或玩具拿给别人,帮助妈妈做点简单的事情等。但一岁左右的儿童也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两岁左右表现出一些明显地冲突,如抢夺玩具、推咬恶人、乱扔东西等。由此可见,幼儿具有强烈的与生俱来的交往的愿望,我们会发现许多儿童在交往中虽然表现出不恰当的交往行为。但这往往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道如何去交往合作。
(一) 引导幼儿学会移情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况的识别和接受。在交往中,要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觉察他人的情感,感受他人的需要,而且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心生于他人相同的心理感受,这样可以促进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如对待爱欺负别人的幼儿,可让他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扮演弱者的形象,体验被人欺负的感觉,逐步改变攻击性行为。
(二)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
在幼儿园中,我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新玩具,孩子紧紧拿在手中朋友,不让别的小朋友碰一下,一旦小朋友靠近,他就会大声哭泣,这就是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小朋友们看一下好不好?”为了让幼儿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我们应该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物品,教会幼儿当集体使用玩具是要与同伴共同分享,不独自占有;当轮流使用大型器具或玩具时,能耐心的等待,这些交往技能幼儿难以靠模仿掌握,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练习。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健康教育活动途径来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1、 在幼儿体育游戏中引导幼儿合作
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作重要的内容。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同伴之间交往合作,如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老鹰只能一个人演,这就面临着角色分配的问题,幼儿可能会因为小鸡和老鹰这两个角色而产生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出面引导:“你们都想要扮演老鹰,那小鸡谁来演呀?”
一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如“炒黄豆”“丢手绢”“拉大锯”等,这些游戏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孩孩子们双人式、多人式一起玩,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某些活动光靠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让孩子感受集体合作的力量,促进了更有效果孩子之间的交往合作。
2、 在晨间活动中引导幼儿交往合作
每天早晨,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都会有一个宽松的晨间活动时间,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大型机械玩具让幼儿玩耍,幼儿往往是各玩各的忽略了与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所以我们要在晨间活动中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有合作的机会,不如在玩积木的时候,幼儿有时会为一块积木而互相争夺,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这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幼儿合作“你们俩合作着、商量着搭好吗?”
在做早操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幼儿两人一组、三人一组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