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如题所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认为,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仍将发挥主引擎的作用。让消费这驾马车加力,关键是把握好三点:一是更好地激发百姓消费需求;二是实现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三是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人们提供更多合口味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商务部将在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扩大中高端商品进口、促进绿色循环消费、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试点、改造提升高品位步行街等方面,适时研究出台相关举措。

专家认为,当前应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提升供给质量,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形成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花色品种多样、服务品质提升为导向,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在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充分释放消费市场潜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30
现阶段居民“不能消费、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现象突出。
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首先,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居民不能消费。现代经济学表明,收入差距越大,相应的居民消费总量水平就会越低。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使得占人口比重较小的高收入群体占有了财富的绝大部分,但因其消费倾向较低,消费潜力较小,对消费总量贡献较小;而消费倾向较高的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虽然消费潜力较大,但因收入较低,没有能力消费,因此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较低,总体消费不足。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不敢消费。我国人口基数大,财政支出有限,社会保障覆盖面小,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无法消除人们对于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人们对于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预期,由此导致了我国家庭预防性储蓄不断增高,降低了居民消费水平。
最后,供需错配、市场失序,居民不愿消费。由于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一方面,低端的、技术含量低的、低品质的产品大量过剩;另一方面,高端的、科技含量高的、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不足,以致供给端不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供需产生错配,由此出现了国民纷纷涌出国门买奶粉、买马桶盖、买电饭煲的现象,中高端消费外流严重。此外,我国消费市场秩序存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较多,消费者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也使人们对国内产品市场信心不足,居民不愿消费。
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需要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通过加强税收调节力度、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政策措施,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二要大幅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通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力度。三要积极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提高资产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橄榄型收入阶层结构。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降低居民的不确定性预期。一要转变政府职能,控制各级政府超强的经济增长动机,加强对其执行效率和效果的考核;二要进一步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有效改善政府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状况,扩大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房建设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投入规模;三要加快改善支撑消费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加快城乡公共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一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现代化、有机化和生态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二是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提高服务业比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居民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
健全完善居民消费信贷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能。一要健全完善居民消费信贷机制,不断创新居民消费信贷模式,简化消费信贷审批程序,提高居民信贷参与度;二要引导和发展多元化的消费信贷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在风险可控、收益适当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消费信贷;三要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和分担补偿机制,使消费信贷机构既能积极推广相关业务,又能有效防控风险,保证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