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对联,体会一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题所述

中华好诗词吧中的题:
说几个经典的对联,体会一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苏东坡的学生在一起弄出个上联,但对不出下联: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于是去找苏东坡,苏东坡拿出个西瓜切了分给众人,众人请教下联,苏东坡说,下联已经有了啊。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对的十分工整,冻,洒,两字的构成是 东 两点,西 三点。切字横着看是七刀,分字竖着看是八刀,虽然工整,但意境差了很多。

2 清朝时,鸦片祸国殃民,有人就写了一个上联,几乎成绝对:
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字面意思:因火是烟字,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开就是个苦字,句子的意思,大烟,如果不撇开生活终将困苦。
后来人们对了很多下联,都不是很好,难点在于前面的烟字,导致后面的不撇开终是苦,人们的下联的前面的字往往为了凑字而跟后面全无联系,
比如:
及口为吸,入要回头仍为人 不好的原因:吸与人无任何联系。
原心得愿,各自捺住便成名 不好的原因:原心的心与上联的因不对仗,愿跟名无联系。
女卑为婢,女又何妨也称奴 不好的原因,女字双用。

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一个:
少女为妙,大来无一不从夫。 构思精巧,但无一对撇开不妥,但已经很好了。
我认为最好的是这个:
舛木为桀,全无人道也称王。这个是最工整,而且,前后意思表达的最好的。

3 这个上联比较有意思了:
移椅倚桐同赏月。
字面意思,移动椅子,倚靠在梧桐树上一同赏月,难在移和椅,倚字都同音,桐和同又同音。
这个如果让我对,我估计得想一天,但中国人就是厉害,下联对的也是极好:
移椅倚桐同赏月,
点灯登阁各观书。

各位吧友,如果感兴趣的话,我说个联,各位试着对一下
通州无水不通舟。

我没说让对下联,是因为舟字为平声,严格意义上说,是求上联才对,空度流年兄,我是不是又过于严谨了?大家试着对一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