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什么人才主力军作用?

如题所述

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

有学者研究显示,我国拔尖人才培养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少年班开始,部分高校启动了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到上世纪90年代,原国家教委在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83个“理科基地”。

2009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20年,教育部又启动“强基计划”,选拔和培养志在基础学科的学生,目前已有39所试点高校参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由“单校推进”向“群体发力”,覆盖面越来越广,国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卢晓东研究员看来,多年艰辛探索之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已经到达深水区,新举措在教育观念、制度层面面临着更深入的挑战。“基础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提。

基础学科不强,应用技术就发展不起来,很多关键技术就要被‘卡脖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说,“当前,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模是可以满足需求的,而最大的挑战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材和育才。”

要通过挑战把学生带到未知的前沿:

经过40多年的探索,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高校普遍实行“一制三化”,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学者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归为两类:一类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最优秀的学生,以单独编班的“集中”方式进行培养;一类是在原来的教学班以“分散”方式进行培养。成立于2010年的兰州大学萃英学院,负责实施“拔尖计划”。

萃英学院执行院长贺德衍介绍,兰州大学以“集中”方式进行培养,而且特别注重“针对性”。“基础学科培养的是能实现从0到1创新的顶尖科学家,要提高基础研究人才质量,在我看来,应该更加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贺德衍说,“针对兰州大学生源主要来自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特点,我们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注重科研训练,深化国内外交流,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