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金融为什么要先了解宏观背景?

如题所述

金融专业需了解宏观背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背景下,权衡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分析国内近期物价不断上涨的原因和宏观经济背景可正确看待目前物价形势的同时来对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个全面认识,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总体运行状况较好,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也会如期实现。一切微观金融现象,其背后一定有某种宏观层面的逻辑或助推,存款准备金和基准利率的调整都是宏观行为,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并导致手里的股票、债券、资产价格波动,而企业的景气与否会直接影响个人的求职、创业、这些所谓的微观行为。
应答时间:2021-12-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1

金融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学金融,一定要先了解宏观背景。具体来讲,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金融主要是指资金的融通。人只要存在这个世界之中,他就会与钱打交道。企业要想实现运作,也离不开金钱。

这就是说,金融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息息相关。那么,自然而然,学好金融,我们要了解影响这些人,这些单位的相关因素,也就是所谓的宏观背景。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有了今天的金融。

第二,了解宏观背景才能够构筑我们宏观分析的思想。

金融学不像数学那样,有着最精密的分析,有着最标准的答案。

相反,金融学更像一门艺术,有着各种完美的假设,得出一个看似完美的结论。而这些假设的前提,是最大程度的我们宏观背景相吻合。所以,学习金融,也必须了解宏观背景了。

第2个回答  2018-01-28

今天是咱们延展话题的时间,我们开学已经两周了,从这周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真正的“金融之术”的学习。所以在“金融之术”这个学习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我想跟你聊一聊,学好金融学的方法论。

在这一周的前三天,你已经从法定货币、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几个维度理解了银行体系是怎么进行信用创造的。有细心的用户发现,这个部分的很多内容是从宏观层面出发的。有些用户就会觉得奇怪了,说,“老师,这些国家层面的大词,对我们个人的金融思维、金融框架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是我今天要跟你讲的内容,你为什么要从宏观入手来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现象。

一、从“宏观”到“微观”是你理解金融世界必备的知识框架

1.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独立的微观金融现象,它的背后一定有某种宏观层面的逻辑或者推动力。

你如果不理解这个逻辑,学习金融就是缘木求鱼,不得要领。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利率的调整,这都是宏观行为,但是它会直接导致你手里的股票、债券、资产价格波动,然后会对企业的投融资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企业的景气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个人的求职、创业,这些所谓的微观行为。

理解宏观背景有多重要?我可以给你讲点金融八卦。很多人听说过证券公司有一个叫“新财富分析师评选”的活动,如果你拿下了这个评选的前三名,身价立马就倍增。那要是冠军呢?薪水就会翻跟斗了。你知道现在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一线的宏观分析师薪水大概是多少?年薪1500万,还要再加上分红。次一级的宏观分析师,大概也能拿到400万到500万左右的年薪。虽然不能以薪水论英雄,但是这么高的市场薪水,就多少反映了宏观分析对金融市场有一个异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你要从宏观开始理解微观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后面的课程里,我也一直会遵循这个原则,带你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逻辑来学习。我敢说,你用这种方法论学出来的金融学才会真的有框架,也才能够真正地帮助你“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我们中国市场是一个强政府指导下的逐步开放的金融市场,所以政府在这个市场的影响力是很深的。

而美国的金融市场不太一样,美国是一个自下而上、慢慢演化形成的市场。政府和市场中间,泾渭分明。

中国的情形完全不是这样子的。举个例子,咱们都知道,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存贷的利率,应该是自己决定,对吧?但是,我们国家的利率真的能够市场化吗?在我们国家,银行体系有一个叫“窗口指导”的制度,就是国家如果希望银行多放贷,或者少放贷,央行就打个电话给四大行的行长,进行窗口指导。就是告诉你应该多放贷,或者应该少放贷,应该给哪些企业放贷,这就叫窗口指导。那作为四大行的行长,你听不听?一定要听的呀,因为四大行是谁的?是国家的。行长是谁定的?是国家定的。所以说,在中国不存在一个纯粹的政府行为,或者纯粹的市场行为,两者都是绑定在一块儿的。

另外就是我们后面会讲到股票的“风险定价”。你们会听到两个名词,一个是“系统性风险”,另一个叫“个体性风险”。美国市场上的股票定价是怎么来的呢?基本上是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来上下波动的,这就叫以“个体风险”定价占主导。中国不是这样子的,中国大家都很熟了,大盘涨,全都涨,大盘跌,全都跌,这就叫“系统性风险”占主导。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微观金融的定价其实是和宏观大势连在一起的,我们的金融市场跟宏观大势天生是密不可分的。

3.在中国你如果不理解宏观政策,你就真的是要吃真金白银的亏了。

比如说,国家出了很多金融严监管的政策,那很多用户可能会觉得,金融严监管跟我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了。现在我给你一个建议,你赶紧看一看,自己买的那些银行非保本的理财产品,清查一下,利率过高的产品就不要持有了。为什么呢?因为国家现在是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关于互联网金融、P2P、银行通道业务这些非保本的理财产品,这些业务在明年将会受到很大冲击,所以一定要清盘的,我会在后面几周给你详细解释原因。你说严监管跟你有没有关系?它跟你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说国家政策听上去像是套话,但都是有内在乾坤的,信息量丰富得不得了。因此我一直强调,你一定要理解中国的宏观大背景,要理解政策的趋向和走势,别以为国家政策和我无关,没有这种事。在中国,每一个宏观大词都跟你的生活、财富是密切相关的。

有一个很有趣又严肃的研究表示,散户在股市里投资亏损得厉害。但如果把人去分个组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结婚后的女人投资收益率最高,单身的男子亏损最严重,所以我们圈子里有个笑话,就是说在家里要听太太的话,在外面要听党和国家的话,这样你才能够保证在人生和财富的追求上一往无前。

所以我们的这门北大金融学课是一门打通了宏观和微观的课程,目的就是要带你从宏观视角来理解微观金融现象,最后再做出适合自己的金融决策。所以,这种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方法,是理解金融现象的一个特别强大的框架,也是特别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学习方法。

最后,我接着这个宏观、中观、微观的框架,再补充一点关于这门课程进阶式的学习方法。

二、3个阶段的通关秘笈

我把整个这一年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概念、术语通关,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你会接触到大量的金融术语,然后理解这些词语——降准、降息、影子银行、IPO、PE、VC,你得把握这些词的概念,然后建立一个自己对金融市场的体感,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叫框架通关。这就是说,要求你建立一个金融思考的框架。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上其实错误的信息是很多的,比如说你经常会听到什么“货币超发”、“货币战争”这些词语,这里面有很多的逻辑硬伤。在概念通关的基础上,你要学着建立一个自己的金融思维的框架,辨别这些信息。

我们是怎么做这件事呢?你回头看课表,你会发现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版块、每一个模块,以及每个模块下面的小主题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比如说在银行这个模块里面,我们是分货币与信用、银行分类、银行与个人这么几个维度来逐层理解的。这个模块完成了以后,你就会对银行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然后,银行这个模块又是和投资银行这个模块相连的,而这两个模块又是放在金融机构这么一个大板块下面。然后等投资银行和银行这两个模块结束以后,你就会发现,投行和银行都是属于金融机构,但它们中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以,这样一个一层一层,一环一环相扣的框架和结构,会帮助你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性的思维,在这种框架底下,你回头再读很多微观的信息,比如说一个分析师的报告,你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分析和辨别能力了。

第三阶段叫做实操通关,这就是要求你运用金融框架来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我会给你一些模拟的宏观环境,让你置身在一个具体的场景里面,这个时候你要开始运用自己在前面学到的很多知识进行判断,进行操作、投资、商业决策、金融运作等等。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我给你设计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面,我会给你设置不同的测验,就像市场上的 CFA,也就是注册金融分析师的阶段性的测验一样。当然,我们不一定要追求 CFA 考试里面那么细节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整个框架、逻辑、思维都是跟这个很接近的。所以我想,只要你坚持每天的学习,一年以后,一定能够在这三个阶段全部通关。你会发现,自己和那些拿到 CFA 证书的人站在一个非常接近的水平上。如果你正在考 CFA 证书的话,我觉得这个学习会把你的金融品位提高到一个特别高的层次上。

第3个回答  2018-01-27

有时候,学习什么样的专业,事先了解是很重要的,对于学习金融专业的,了解的就更要宽泛才可以。

一方面来说,因为金融所涵盖的面是非常广的,不单单是了解某一个方面的知识,这一点你要清楚的认识到,在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经济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种因素的考验,所以对于学金融的来说,如果你对宏观的经济形势不作以详细的了解,你就很难把握学习金融的真正目的。

另一方面来说,通过对宏观背景的了解,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的金融知识,比如,我们常说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等相关的一些经济学因素,它们都是宏观背景的一个体现,对于我们后期金融的学习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客观的去看待,才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