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翘嘴红鲌技术要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稻田养翘嘴红鲌是以稻为主、养鱼为辅的生产活动,稻田养鱼和池塘养鱼一样,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这是取得效益的关键。管理工作主要注意如下几点。

管水:水的管理,是稻田养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以稻为主,在插秧后20天内,水深3.5厘米,让稻浅水分蘖。这时由于鱼种放养时间不长,个体不大,对水位的要求也不是太高。20天以后,禾苗分蘖基本结束,鱼也渐渐长大。这时,可以加深田水至5~7厘米,随着禾苗的生长,可以加深到10厘米,这对控制秧苗无效分蘖和鱼的成长都有好处。晚稻田要控制水位,因插晚稻时气温高,必须加深田水,以免秧苗晒死,这对鱼稻都是有利的。

转田:双季稻养鱼的转田工作,也是稻田养鱼工作的重要一环。早稻收割到晚稻插秧期间有犁田、耙田的农活要做,这些农活往往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必须做好转田工作。

转田工作应发挥鱼沟、鱼溜的作用。就是在收割早稻前缓慢放水,让鱼沿着鱼沟游到鱼溜里来。或者把稻谷带水割完,然后将鱼通过鱼沟集中到鱼溜中,用泥土暂时加高鱼溜四周,引入新鲜清水,使鱼溜变成一个暂养流水池,待犁耙田结束,再把鱼放入整个田中;然后插晚秧,这种方式有时也会造成部分鱼死亡。利用鱼沟鱼溜,把鱼从早稻田转入小池塘中暂养,待插完晚秧后,再把鱼放入稻田,这种方法死鱼很少。

施肥:养鱼稻田施肥,以施基肥和腐熟的农家肥为宜,肥效时间长,促进水稻稳定生长,保持中期不脱力,后期不早衰,群体易控制。对所施的基肥和农家肥,养鱼稻田并无特殊要求。如果施用尿素、碳铵作追肥时必须保证鱼类的安全,能用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钾肥有氯化钾等。氨水不宜做基肥,更不宜做追肥,碳铵做基肥要深施,二者都具有腐蚀性,对鱼类有刺激作用。施肥应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施半块田,先把田水加满到沿埂堤,并注意不要将化肥直接撒在鱼沟和鱼溜内。根据我们的体会,每亩每次施用量分别为:尿素不能超过8千克,硫酸铵不能超过10千克,碳酸氢铵不超过4千克,氯化铵不超过3千克。

施药:稻田施药,只要处理得当,也不会对鱼产生影响。防治水稻病虫害,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掌握适宜的使用浓度和正确的喷洒方法,严禁使用汞制剂和除草剂。为了确保鱼的安全,在养鱼稻田中施用各种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均应事先加灌4~8厘米深的水。在施药时要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同时,在喷撒药液(粉)时,注意粉剂宜在早晨带露水喷,喷嘴要抬头,尽量使药物洒在稻禾的叶面上,避免粉剂直接喷入稻田水体中。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喷头要朝上。施药后如发现鱼体中毒,必须立即加灌新水,稀释水中药物浓度。下雨或雷阵雨前不要施药,否则药物被雨水打落田中,严重时可造成鱼类死亡。

晒田: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水情况是在变化的,养鱼的水稻田,养鱼需水与水稻需水是主要矛盾。田间水量多,水层保持时间长,对鱼的生长是有利的,但对水稻生长却是不利。农谚对水稻用水进行了科学的总结,那就是“浅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脱水晒田、复水长粗、厚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因此,有经验的老农常常会采用晒田的方法来抑制无效分蘖,这时的水位很浅,这对养殖翘嘴红鲌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做好稻田的水位调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一条经验,那就是“平时水沿堤,晒田水位低,沟溜起作用,晒田不伤鱼”。晒田前,要清理鱼沟鱼溜,严防鱼沟里阻隔与淤塞。晒田总的要求是轻晒或短期晒,晒田时,沟内水深保持在13~17厘米,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以见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晒好田后,及时恢复原水位。尽可能不要晒得太久,以免鱼缺食太久影响生长(图16)。

图16 稻田水位、水温与晒田关系示意图

施饵:在稻田中养殖翘嘴红鲌,一般不需要多投饵。如果稻田太瘦,水体中的活饵料太少,尤其是动物性饵料不足以满足翘嘴红鲌的生长发育时,就需要另外投放小泥鳅、小麦穗鱼等活饵料,也可定期、定时投放配制好的配合饲料。

日常管理:其他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勤巡田、勤检查、勤研究、勤记录。坚持早晚巡田,检查鱼的活动,摄食水质情况,决定投饵、施肥数量。检查堤埂是否塌漏,平水缺、拦鱼栅是否牢固,防止逃鱼和敌害进入。检查鱼沟、鱼窝,及时清理,防止堵塞。检查水源水质情况,防止有害污水进入稻田和防止鱼类缺氧浮头。要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田块档案记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