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统一理论”?

如题所述

答案是:自然力的强度随环境的温度而变化。所以它们虽然在我们生活的低能世界中大不相同,但在我们所探索的高温条件下却会极其缓慢地变化。某些业已提出而颇有希望的理论预言:这3种力在非常高的能量下——超过1015吉电子伏,相应于1028开的温度——应变得大致相等;该能量远远大于任何可以设想的地球上的粒子对撞机所能产生的能量,而与宇宙本身肇始之后约10-35秒所历经的能量相等。所以,我们也许可以凭借探索这些“大统一理论”导致的宇宙学后果,来检验它们是否具有物理意义。此外,宇宙学家可能还会发现,有关基本粒子行为的这些新预言将能解释原先尚未阐明的宇宙性质。

大统一理论认为力的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解决了今天具有不同强度的力的统一问题。它们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同的力作用在不同类型的基本粒子上。为了全面地统一所有的粒子,它们就必须能相互转化。这就要求存在质量非常的新的传递物,这些重粒子仅在宇宙热得足以使它们由粒子碰撞而产生时才大量地出现。这类理论预期,几乎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类新粒子。第一类我们称之为X粒子,它似乎是一种神赐之物。人们预期它具有任何已知的物质基本粒子皆不具备的某种性质:它可以将物质转变为反物质。只有能够发生这样的转化,才有可能存在一组关于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真正统一的定律。

这一特征使这些大统一理论能够为宇宙中某种奇怪的“一边倒”现象作出解释。自然界中的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一种“反粒子”,它们两者之间的诸多性质(例如电荷)正好都取相反的值,即具有相反的正负号,恰似一块磁铁的北极正好与其南极相反一般。虽然粒子物理学的实验室实验产生粒子和反粒子时两者是完全平等的。但当我们观看宇宙空间或者收集宇宙线时,却发现只有物质而没有反物质。宇宙仿佛是由物质而不是反物质占着主导地位。不过,使事情显得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如果物质不能转化为反物质的话,那么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数量的总体不平衡就永远不会改观了。于是,如果今天宇宙中物质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已观测到了这种不平衡性,那么为了对此作出解释,我们就必须对宇宙的开端有所了解。面对这一结论,科学家们反躬自问:会不会存在着某个更自然或更对称的状态,人们可以想象它是由某种迄今尚未发现的自然原理挑选出来的。唯一“自然的”初始状态看来就是物质与反物质均等的状态。但是,如果物质不能转变为反物质的话,那么这样一种状态就不可能转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一边倒”状态,完美无缺的初始平衡必须被保留下来。

这样,新的大统一理论就要求X粒子来充当救星了。X粒子和它们的反粒子以不同的速率衰变为其他形式的粒子和反粒子。结果,物质与反物质之间完全平衡(相同数目的X粒子和反X粒子)的初始状态,就可以通过宇宙极早期阶段中的这些衰变,而自然转化为某种“一边倒”的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8

以太万物理论从空间的角度对基本物理现象的发生原理进行统一的解释。空间的本质是存在巨大内压的以太极流体,以太压作用于物体,产生惯性、能量和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的表象,光、电、磁、热是以太不同运动方式的微观表现形式;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都是以太压作用于物体所产生压力差的体现;惯性力实质上是因物体加速度造成以太压传导的时间差值;能量的本质是物体相关以太空间可伸缩量的度量,物体释放的能量可视为巨大的以太压对物体相关的以太空间伸缩量的做功;阐明了以太、中微子、普通物质三种物质之间的统一和转化关系。

以太万物理论

第2个回答  2021-08-04
大统一理论公式
现在,人们发现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它们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作用力来解释.进一步研究四种作用力之间联系与统一,寻找能统一说明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论称为大统一理论.
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以后,从2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寻找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所有相互作用,也就是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直到他1955年逝世.他几十年的努力虽未成功,但却激励了后人.
地球膨裂说认为,要想搞清大统一理论公式,必须首先搞清为什么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力公式中的常数G和K互换万有引力和库仑力相等
要想搞清这一问题,必须搞清万有引力就是磁力。现代科学证明:“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都会受到磁力的作用”{1}。科学家们现已测出:“星际空间磁感应强度为10^-10(T)、原子核表面约10^12(T)、中子星表面 约10^8(T)、人体表面 3×10^(-10) (T){2}” 。连人体表面磁感应强度都 3×10^-10 (T),这说明铅球和苹果也必然具有磁力,所以苹果坠地并不是被万有引力吸落的,而是被地球磁力吸落的。因此万有引力是不存在的,万有引力就是磁力。
我们以原子核和电子间的万有引力和库仑力对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力公式中的常数G和K互换万有引力和库仑力相等进行验证。
我们知道:G=6.67×10^-11、原子核质量为1.67×10^-27、电子质量为9.1×10^-31、原子核的电荷q1=1.6×10^-19、电子的电荷q2=1.6×10^-19、K=9.0×10^9。
常数G和K互换后原子核和电子间的库仑力G q1q2/r^2=6.67×10^-11×1.6×10^-19×1.6×10^-19=1.7×10^-48/r^2;
常数G和K互换后原子核和电子间万有引力KMm/r^2=9.0×10^9×1.67×10^-27×9.1×10^-31 =1.36×10^-47/r^2。
因为原子不显电性(磁性)电子和原子核的距离的正常距离,和原子显电性(磁性)电子和原子核的的超正常距离二者的差别非常小,所以差别可以乎略不计。
因此,常数G和K互换后的原子核和电子间的库仑力与常数G和K互换后原子核和电子间的万有引力二者基本相等。因此说库仑力就是万有引力就是磁力。
我们从G=6.67×10^-11、星际空间磁感应强度为10^-10(T),二者基本相等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常数G就是星际空间磁感应强度;我们从K=9.0×10^9、原子核表面磁场强度约10^12(T)二者基本相等,可以看出库仑力常数K就是原子核表面磁场强度。因此计算万有引力和库仑力时,用的万有引力公式GMm/r^2和库仑力公式Kq1q2/r^2中的常数G和K应该换成磁场强度。
为什么计算原子核和电子间的万有引力和库仑力时,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力公式中的常数G和K应该互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原子之所以不显电性(磁性)是因为电子和原子核的距离是正常距离,因为原子核和电子都有磁性,原子核和电子间的距离是正常距离,因此,原子和电子之间的磁场强度应为原子核表面磁场强度约10^12(T)。原子之所以显电性(磁性)是因为流动的电子数量会受外界作用增多或减小,这样宏观反映为带电体,流动的电子和原子核的距离超出正常距离,所以原子核和流动电子之间的磁场强度应为星际空间磁感应强度为10^-10(T)。
因此,求宏观中的万有引力公式中的常数G应为空间磁感应强度;求微观中的万有引力公式中的常数G应为原子核表面磁场强度;求宏观中库仑力公式中的常数K应为原子核表面磁场强度,求微观中库仑力公式中的常数K应为星际空间磁感应强度。因此宏观中的磁场强度和微观中的磁场强度正好相反,万有引力和库仑力公式中的磁场强度正好相反。
因为宏观中的磁场强度和微观中的磁场强度正好相反,因此计算原子核和电子间的万有引力和库仑力时,用的万有引力公式GMm/r^2和库仑力公式Kq1q2/r^2中的常数G和K应该互换。
为什么万有引力公式GMm/r^2和库仑力公式Kq1q2/r^2只适用于宏观,万有引力公式KMm/r^2和库仑力公式Gq1q2/r^2只适用于微观呢?这是因为万有引力公式GMm/r^2和库仑力公式Kq1q2/r^2是在宏观条件下求得的,宏观中的磁场强度和微观中的磁场强度正好相反,所以只适用于宏观。
地球膨裂说认为,既然万有引力就是库仑力,万有引力就是磁力,所以库仑力也是磁力,这就是大统一理论。只要把万有引力公式F=GMm/r^2中的常数G换成磁场强度B(可变量),F=BMm/r^2就是大统一理论公式。因为微观和宏观中的库仑力等于常数互换后的万有引力,所以只要测出两个带电体的质量,求库仑力求常数互换后的万有引力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磁性。磁性概述:因为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都会受到磁力的作用。
{2}、百度搜索:磁感应强度,4量纲,(单位:T),原子核表面 约10^12;中子星表面 约10^8;星际空间 10^(-10);人体表面 3*10^(-10)。
作者:赖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