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前后,在大同乐会任“会务”的柳尧章,根据自己的演奏心得,将传统的琵琶文曲《夕阳箫鼓》整理编配为琵琶、箫、二胡、古筝四件丝竹乐器的合奏,每件乐器都发挥了自身的特点,有分有合,巧妙穿插,比原曲更富于轻重缓急的变化,很受欢迎。后来,柳尧章又扩大了乐队编制,增加了扬琴、弓胡、阮、木鱼等乐器,成为有12个声部的民乐合奏曲。
后来,郑觐文在欣赏了该曲后,感觉和乐府“吴声歌曲”及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想到上海的黄浦江原来也叫春申江,就建议将乐曲改名为《春江花月夜》。他还根据乐曲的意境,以十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标题,对乐曲内容做了新的提示。从此,《春江花月夜》成了大同乐会的保留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