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这种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如题所述

始于五代十国,明代普及。

春联起源于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猛的怪兽,它时常作恶多端,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

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9
  春节贴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从明朝开始的。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当时的“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桃符逐渐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一词的出现、并且作为一种习俗流行、普及开来,则是在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据说,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另外,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因为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对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16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写春联。朱元璋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则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06

春节贴对联是从明朝开始的,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

贴对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也自己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贴对联时,要把上句贴在右侧,因为过去的书是竖排的,都是从右侧读起。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06

真正开始的时间是一千多年前,桃符就是人们所说的贴春联。在中国的古代神话当中,相传有个鬼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覆盖面积达到将近三千里。桃树上面住着一只金鸡,每天清晨当金鸡打鸣之时,前晚上的出去游荡的鬼魂就会回到鬼域。



鬼域的大门就坐落在山的东北处,门口左右两边有两位神人,名叫神荼和郁垒。他们是专门对付做坏事的鬼魂。如果鬼魂在晚上游荡的时候,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两位神人就会把他们抓起来,用麻绳绑住,丢出去喂老虎。


到了宋代,优化了这种吉利的方式。人们发明了在桃木上面写对联,除了能达到消除邪恶目的,还能把自己一年的美好希望寄托上去,一举两得。这样的对联,贴到门的两边看着特别美观。发现对联的好处后,人们开始在红纸上写对联,代表着有福气、喜气洋洋的一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