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由什么而得名?

如题所述

西安之名最早是因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而得。。。寓意“安定西北”。
西安,历史上曾称镐京,长安,安西,大安等。元朝时称奉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第二年命大将徐达率将攻打奉元,元将弃城而逃,奉元光复后更名为西安。
椐传,为了西安更名,徐达广召文人墨客共同商榷,有一位志者主张改称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并阐述汉.唐取此名,曾出现两个鼎盛时期,乃吉祥之兆,徐达听后,不同意有沿袭之嫌,无创新之意。又一位中年文人为迎合徐达心意,开口言道;大将军挥师奉元,元将闻风丧胆,弃城而逃,何不以安西定名?徐达亦反驳;我奉命行事,凭借着将士英勇,岂敢贪功自居,沽名钓誉?徐达让一低头深思的青年发言,那青年温良恭谦,平静从容地说;我以为安西调个方位,以西安定名,以应我华夏西部平安无事,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永享太平之兆。徐达听后,满面笑容,频频点头。当即上奏朝廷,改奉元为西安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31
“西安城”,在西周时称为“沣镐”。“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建筑新城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更名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长安”丧失首都地位,“长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但“长安城”仍称“长安”,归长安县管辖,“长安”之名并未废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将“长安城”剥离“长安县”独立设立“西安市”为止,“长安”之名废止。
第2个回答  2010-07-29
明朝时定都南京,而西安在南京的西面,安还是长治久安的意思。
寓意西方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