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定力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有定力”,通常是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处变和把握自己的意志力

其中,“定力”是个佛教用语,为五力之一。“定力”即消除烦恼、妄想的禅定之力。“定”被认为是佛法的中枢,佛法修行者的定力将直接关乎他能否修成正果。

关于“有定力”的史例记载:

2500多年前,位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国王之子悉达多·高达摩,在19岁时放弃了王位,离开了妻子,出家修行,只为探索宇宙的真谛,拯救众生的苦难。

他在雪山上苦修了六年,又在菩提树下沉思,沉思了49天,在晚上看星星时,他大彻大悟,从而建立了佛教。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佛。

扩展资料:

形容一个人“有定力”的成语:

1、从容不迫

读音:cóng róng bú pò。

释义: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

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

译文:古时候的百姓,衣衫整洁,神色从容如常,这就是品德一致的齐国百姓。

2、稳如泰山

读音:wěn rú tài shān。

释义:稳健如泰山,形容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也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 

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译文:想要改变就去做做,这是很简单的,应该毫不动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30
  “定力”是佛家语。佛学之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核心或曰总纲,乃“戒、定、慧”三学,戒即戒律,定即禅定,慧即智慧,修行佛法者须“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惑”,方可“显发真理,成正等觉”。而三学中,“定”又为佛法之中枢,有佛学家言:“广义的定不单指禅定,定学的修持意在培养人之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定学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开慧。”由此可见,佛法修持者的定力如何,对其能否修成正果,至关重要。
  定力对于修行佛法者的重要性,是修行者从实践中悟得。两千五百多年前,位于今尼泊尔国境的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为探索宇宙真谛,解救众生诸苦,于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王位,离别妻子,出家修行。他在雪山苦修六年,后在菩提树下静思入定,打坐四十九天,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从而创立了佛教。此人便是佛祖释迦牟尼。一千四百年前,一位印度僧人在嵩山五乳峰的一个岩洞中面壁九年,以至于在石壁上留下了他坐禅的影象。传说他坐禅时,面对石壁,两腿盘曲,双手作弥陀印,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后,飞鸟在的肩上筑巢,他都不知,直到开定后才起身走动,待疲倦消失,便继续坐禅。后来,他授予弟子慧可《楞伽经》四卷,使禅宗得以在中国流传。此人便是在佛教史上被推为“禅宗初祖”的菩提达摩。释迦牟尼与菩提达摩的故事,虽然有神化的成份,但也可以说明他们之所以成为佛教与禅宗的开山鼻祖,不但具有超凡的智慧,而且具有超凡的定力。
  修行佛法,得成正果,要靠定力,世人学成一门技艺、成就一项事业,也无不要靠定力也。学文者要靠定力,有定力,方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有定力,方可博览群书,潜心著述,有所成就;无定力,便会为浮名近利所诱惑,被本能欲望所驱使,心神旁鹜,意不在学,或半途而废,或止于小成。习武者要靠定力,有过人之定力,方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高超武功;有定力,方可面对强敌,从容镇静,临危不乱,后发制人;无定力,便吃不得苦,耐不得劳,只能练出一身花拳绣腿,临阵对敌,神慌招乱,未战而心先败。
  学文习武如此,从事科研、艺术、体育等等工作者莫不如此。即使是像从事下棋、作画这样的专门技艺,也要靠过人的定力,方可出类拔萃,艺压群雄。围棋大师李昌镐,之所以被人称为“石佛”,是因为他在与人对弈时,有着超常的定力。他下棋时无论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均镇定如常,不露半点声色,行家说他的棋风不剽悍,不出奇,看上去似乎很“平常”,但这种“平常”的棋风,连和他同档次的九段棋手也难以理解,一步棋走出后,别人往往在数步或数十步后才能看出其意图。某画家从少年时便自修文史哲,练内家拳,深入研究书史画论,勤奋作画,终于声震画坛,成为名家。论者总结他的成功之道时,说他“靠着坚守中国传统笔墨精神的定力,在纷扰的当代画坛,表现出可贵的冷静与沉着。”而这位画家在他一本画集的题记中也以定力自诩:“外缘虽热,内境清凉,余定力尚可乎?”
  对于定力与智慧之关系,禅宗第六代大师慧能在《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中说:“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也就是说定力如灯,智慧如光,有定力就可使智慧圆显明发,觉悟真理。至于定力自何而来?佛家说,须有坚、诚、恒之心,有此心方能有大定、修大行、成大果。以上二说,不但适用于修行佛法者,并且适用于一切欲精通技艺、成就事业之人,可谓“放之俗世而皆准”。
  定力其实就是对物欲的克制力而已(精神上有意志力) 请别说的那么复杂 混淆视听 故作神秘 一般分食欲和性欲 和尚吃斋戒色 就是为了这个 当然性欲上有定力 那么你的定力就很高了 因为一般认为食欲很难克制 否则就死了 只是强调别贪食欲
  现代定力就不拘泥于古代的食欲性欲为人的两大基本欲望了,有很多的贪欲都要克制。
第2个回答  2022-09-06

定力意思是人控制自己的欲望或行为,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累,不为情所困,不为难所屈,不为危所乱,专心致志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定力是一种选择力,抗干扰,明辨是非不走眼。选择力是鉴别、判断、取舍的集成。茫茫宇宙包罗万象,人类社会错综复杂,一个人不可能穷尽天下所有事务,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的一生是选择的一生,选择决定成败。

定力的意义在于选择的价值。选择大多在各种干扰和不确定中进行,有成本,也有风险,需要一双识别善恶是非、真伪优劣的火眼金睛。选择是定力的瞄准仪。定力先定向,是正确选择的能力。

定力的佛教意义:

“定力”是佛教用语。“定力”是清除烦恼、妄想的禅定力之一。

佛教中有“五力”,“定力”是“五力”中的一种。“五力”指五种能破除障碍、使人得到解脱的力量,包括“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力”也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法威德力”。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定力”是佛家语.佛学之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核心或曰总纲,乃“戒、定、慧”,戒即戒律,定即禅定,慧即智慧,修行佛法者须“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惑”,方可“显发真理,成正等觉”.而三学中,“定”又为佛法之中枢,有佛学家言:“广义的定不单指禅定,定学的修持意在培养人之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定学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开慧.”由此可见,佛法修持者的定力如何,对其能否修成正果,至关重要.
简单说就是忍耐力、意志力、抵抗诱惑的思想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7-22
1、定力强是指把握自己的意志力特别强。
2、“定力”是佛家语。佛学之三藏十二部经典籍的核心或曰总纲,乃“戒、定、慧”三学,戒即戒律,定即禅定,慧即智慧,修行佛法者须“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惑”,方可“显发真理,成正等觉”。而三学中 ,“定”又为佛法之中枢,有佛学家言:“广义的定不单指禅定,定学的修持意在培养人之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定学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开慧。”由此可见,佛法修持者的定力如何,对其能否修成正果,至关重要。
现在说的“定力”一般指把握自己的意志力。例如:“虽然骤然碰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他颇有定力,毫不慌张,沉着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