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和阳历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农历就是阴历,阳历就是阳历。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农历是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成分的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



扩展资料:

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但冬月已经很少用了。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寒冬腊月”就是从此得来,字面意思即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纪年循环使用;由于它包含节气十分利于四季划分,由于它包含月相,所以也十分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对气候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08

阴历和阳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在中国,阴历也称为农历或夏历,而阳历也称为公历或新历。

    阴历是以月亮的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历法,这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计算的。阴历的一个月长度大约是29.5天,一年大约是354天。阴历主要用于农历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历法,这是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来计算的。阳历的一年长度大约是365.24天,每隔四年会有一个闰年,闰年的2月份有29天。现在,中国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阳历,也称为公历或新历。而阴历在中国的农业和传统文化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