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不抽烟、不喝酒的男人才最可怕?心理学家:原因有两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0
每个人身边都有抽烟的人,我们的长辈、身边的朋友以及不认识的陌生人,都是中国上亿烟民的一部分。

抽烟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小,以前说到抽烟就是指某个男人抽烟,而现在很多女性也成为了烟民的一员。除此之外,人们开始抽烟的年龄也在不断减小,以前多为成年人,而现在很多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也开始抽烟。

除了抽烟之外,喝酒也是人们最普遍的行为之一。每个周末,三五好友总会去撸串、吃烧烤、喝啤酒,诉说着生活的忧愁。

与抽烟相似,喝酒的性别差异也逐渐缩小,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女生都喝酒,划拳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

在现代 社会 ,抽烟与喝酒已经如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因此,有人散烟、敬酒的时候,若对方拒绝,便会感到十分惊艳,不过也不好为难对方。

不抽烟的男人非常少,有一些人虽然没有烟瘾,但偶尔心情低落时也会抽两根。不过若是连酒也不喝,那么真的可以算是“稀有物种”了。

不抽烟、不喝酒的男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相信不少人都会有这种疑问。我们观察和询问了一些不沾烟酒的男人,有些人是学生,不经世事,平常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其他的人。

有些人认为抽烟和喝酒对身体有害,从而不沾烟酒,这类人比较少。

有些人是因为家人的厌恶、或者家里有小孩,为了避免家人吸二手烟而戒掉了抽烟的习惯,还有些人是因为喝酒已经造成胃穿孔等严重疾病,所以戒酒。

总之,不沾烟酒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他们是少数群体,也是最“可怕”的一类人。

有些人认为抽烟和喝酒有害 健康 ,始终坚持不沾烟酒,这种态度的强度非常大。

如果有人在酒桌上进行道德绑架“你不喝酒就是不给我面子”,那么,他们便会援引各种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批驳对方的观点。

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吸烟的人更可能患肺癌。可有些人却总是以“XXX还不是抽烟,结果活到XXX岁”这样的例子,来反驳吸烟有害 健康 的观点。

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已经认可的事物

其实,吸烟的人更可能患肺癌是由统计数据得出来的观点,具有普遍性,是由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对比得出的结论,表现为统计上的显著性。

因此,某个个例并不能反驳这个结论。吸烟有害 健康 是一种态度,态度强度越大,理性的理由也越充分可靠,所以改变起来也越困难。这类人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人批评他们,他们便会调动充分的知识来与对方辩驳。

这类人在一些事上非常地执着,而且做事情总是有认知的支持,可以说他们是表里如一、内心强大的“不倒翁”,从来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已经认可的事物。从这个层面来讲,他们是“可怕”的。

态度深度特征非常突出

有些人不抽烟是为了保护家人,让他们免受尼古丁等致癌物质的危害。不喝酒是为了让家人宽心,让他们不用担心自己因为喝醉而出事。

这类人属于 情感 导向,他们的态度是在高度自我卷入的情况下形成的,不沾烟酒的态度与个人强烈的情绪体验相联系,因而,他们态度的深度特征非常突出。

他们或许曾经因为抽烟而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引起老婆和孩子的反感,受到很多责怪;或许曾经因为喝醉酒闹事而被刑拘,醉酒驾车而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是因为喝醉酒而伤害了老婆孩子。

他们在自责与后悔中放弃了烟和酒,这种态度是在强烈的情绪体

这类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因为吸烟和喝酒上瘾的人,知道戒掉的不易和痛苦。吸烟更多是因为生理因素,而喝酒更多是因为心理因素。

不能抽烟,意味着亲情、自控在与神经系统作斗争;不能喝酒,意味着伤心、难过、抑郁之时,不能借酒精抑制自己的神经活动,也不能与朋友把酒言欢。

因此,为了家人而改变自己的男人,不可谓不“可怕”,他们是真正的自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