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参照管理是啥意思

如题所述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定义

1、“参公管理”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以外的管理人员称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单人员。参公管理是指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不是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而是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这样的一定的政府职能,被称为参公管理单位。参公管理单位的人员在晋升时可以和公务员之间流动。简单的说参公管理就是参照公理,待遇相同,但是不是公务员编制。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如团委、科协、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行政编制,但无具体行政职能,因此称作参公群团机关工作人员;还有一类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此类单位多是党政下属二级单位,比如档案局、史志办、渔政监察大队、城管执法局、劳动监察大队、文化市场执法大队、金融办、旅游局、关

3、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社保局、供销社等等,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但是此部分工作人员一般没有行政编制而使用全额拨款事业资福利待遇和公务员没有区别。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由来

1、随着机构改革编制压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行政编制从严控制,且只减不增,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政编制很少,所以就有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严格而言,所谓参公管理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编制形式,而是指事业单位的一理方式。就目前而言,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审批单位一般为省级公务员管理机构,党委口为省委组织部,政府口为省人社局公务

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三者之间的区别

1、公务员是行政编制,工资薪水由国家财政发放,行使管理国家职能,三者缺一不可。很显然,除此以外的都不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关的领导,从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参公人员录用、考核、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本地区公务员基本相同,享受《中华人民共员法》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约束。可见,参公身份是介于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编制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这就是参公的来源。

四、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待遇怎么样?
参公单位一般是公务员单位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工资待遇和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说明:参公人员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完全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一般通过省组织人事部门统一招录考试(省级统一考试)进入到公务员队伍的,在本省内均具有公务员身份。目前来看,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凡进必考”政策的实行,参公管理和公务员几乎没有实质区别,但是具体到各省市有策。如有的省份允许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相互交流,有些省份则暂时不允许逆向交流,还有部分省份是有条件交流,比如符合学龄、进入渠道等多种条件下可以直接交流到有编制空缺的党政机关。目前《公务员转任规定》正处于调研阶段,还未成形,暂统一的关于公务员转任(含参公人员转任)的统一具体规定,但是此项规定出台已是大势所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