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课堂有效性

如题所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多关注新授课,复习课成了遗忘的角落。数学教师普遍反映复习课难上,那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有效呢?本文从更新教师观念、透析教材精准定位复习目标、设计精要的复习内容、复习课的一般程序、复习课中采用的常见的一般方法等方面总结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更新观念;透析教材;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复习程序;复习方法

传统复习课就是教师先整理归纳知识,再进行练习讲评,再进行模拟考试,这样的复习模式,教师唱主角戏,学生被动式接受,效果是教师疲惫累得要死,学生听得无趣烦得要死,复习效果差之又差,完全不适应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复习课教学,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学生应当是课堂上一切活动的主人,当然也是数学复习课的主人,他们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探究者。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复习课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复习课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理解学生间的差异,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里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交流,敢于猜测,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来,才能真正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在复习课中我们不是要让老师累并烦恼着,而是要让学生累并快乐着,教师不再是数学复习课中的“专制者”、“讲学者”、“供应者”、“评判者”,而是复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与促进者,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的伙伴与朋友,而学生才是复习课的真正主人和主体。
二、透析教材,精准定位复习目标,设计精要的复习内容
首先我们要反复研读《新课标》,读懂《新课标》的精神,还要深钻教材,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课标和教材的相关精神,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准定位复习目标,又要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及考点设计精要的复习内容。
(一) 精准定位复习目标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目标:首先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其次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第三、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围绕以上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既得到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又得到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再经历和再发展,最终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设计精要的复习内容
由于复习课具有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等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抓住教材,围绕知识重点和难点,巧妙运用典型错例分析,对易混、易错的概念、法则及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辨析,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夯实基础。例如:在复习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时,我们知道学生容易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相互混淆,就应设计既有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有夹杂少量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这样对易混知识进行对比练习,使之明确异同,从而对知识真正理解掌握。复习课的起点不同于新授课,为了真实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每复习一节内容前应设计几道有针对性的测试题。同时,在例题的选编方面,力求将知识纵向系统梳理,串点成线;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实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此外,在练习设计方面,要做到一道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三、了解复习课的一般程序
(一)先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教师再引导,最后形成知识网络。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复习课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一开始听说老师要让他们自己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可能会出现很茫然,不知所措,很苦恼,不知从何入手。但经过小组讨论,和老师在方法上的引导,以及自己的努力,很快学生就会画出各种形式不一的知识网络图,比如:集合图、大树图、括号图等,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这种自己梳理单元知识体系的能力会随着年级越高,锻炼的次数越多,而越成熟和轻车熟路,可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喔!
  通常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包括四个过程:1、牵连回忆。可由学习小组或个体通过看书或搜集,梳理回忆各个知识点的形成,找准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2、自拟提纲。以文字、图表等各种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网络,然后向全班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整理意图,表现形式。3、建构网络。通过质疑、讨论、争论,激起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4、总结方法。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评价鼓励。
(二)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进行复习与辅导。
  在复习时,我们必须做到: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例如:我们在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时如果学生已能熟练掌握方法,我们可以变式为:“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又应怎样解答呢?这样进行便式对比练习,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两道题的异同,又避免造成思维定势。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课前小测试查找普遍孩子的薄弱环节与问题,然而针对性的复习。例如:我通过每节课的课前小测试,发现我们班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准确性普遍不高,那我就应针对这类题反复练习,直到这类题准确率普遍较高为止。3、分层辅导。对于班上的优生老师重在课上的引导,使之对知识真正理解掌握,而对于班上的学困生,老师就在全班精选优秀的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孩子当小老师,以一个小老师带一个或两个乃至三个的形式进行辅导。这样不但突破了优等生的重难点,也突破了每一个孩子的重难点,从而突出了复习的有效性。
还剩的没修改的:
(三)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这是一种最自然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理解掌握,才可以灵活应用。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众所周知,“内容多,时间少”是复习中存在的一大难题,那么如果教师再“垄断”复习课堂,势必造成学生练习仓促,难以查缺补漏、质疑提升,课末总结往往又是教师简短代替而过,课后学生还要在题海中沉浮。因此,复习时不必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应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学会“过河”。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来设计练习,通过典型题目的讲与练,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复习的积极创造性。
  例如,在一节四年级“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的课上,教师让学生自己出题计算或考考同桌,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运算律(如用文字、用数字或用字母),都取得很好的效果。数学练习没有一定的容量,就达不到一定的“度”;但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令学生产生排斥或厌恶心理。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提高小学数学复习有效性的五种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
教育家苏格拉底、卢梭、杜威等都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复习课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避免单调地逐题出示、逐题完成的枯燥性,让复习有趣生动,且融会贯通。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亲身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而情境不能追求时髦,必须始终为教与学服务。与学生复习数学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能激活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绽放,改变枯燥乏味的复习状态,促进复习有效性的提高。如此复习课的情景创设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
如:复习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创设了老师要为自己新家装修的情境。现在要为客厅铺地砖,老师家的客厅长8米宽7米,要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铺地,请孩子们算一算要用这样的方砖多少块?孩子们有信心帮老师解决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吗?孩子们一听说是帮老师的忙,本身抽象难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就变得信心十足,兴趣盎然了。
2、创设游戏、竞赛情境,改换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如在对“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通过一节“比一比谁的一天是时间安排最科学”活动课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整理。通过把抽象的知识与富有创意的数学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活了学生思维,推进了认知结构的主动构建。
(二)整理归纳法。整理归纳法不是教师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模式予以分类、整理,而是要求学生先自己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老师再进行引导,最后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让学生自己经历对知识整理归纳的过程,这样形成的知识体系才更深刻,便于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曾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只要你长期坚持让孩子们自己去整理归纳单元知识,你会发现随着年级越高孩子们的整理归纳能力越强。
  (三)比较法。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本质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我们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凭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知道孩子们对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最容易混淆,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故设计了这样的对比练习:1.一个花坛长5米,宽3米,这个花坛有多大?2.一个花坛长5米,宽3米,如果要给这个花坛四周围篱笆,那要围多长的篱笆?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学生刚开始可能容易做错,不能正确理解,但老师再对比引导分析,学生最终会真正理解面积是表示物体的大小,而周长是表示物体一周的长度,而且印象会相当的深刻。这就是对比复习法的好处,通过把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或概念进行对比练习讲解,学生会真正理解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达到对知识最本质的理解,且印象深刻。
  (四)讨论法。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的教学一遇到疑难问题我就特喜欢用讨论法,让孩子们四人一组,由老师选定的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主持,围绕老师给出的问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要求进行讨论。这种经过孩子们自己讨论探索得到的知识,孩子们掌握得相当牢固,记忆相当的深刻。而且孩子们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培优辅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小组凝聚力。
只要你长期坚持在复习课的恰当的时机用讨论法,你会发现随着孩子们的年级越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会显著提高。
  (五)变题法。变题是加深对数学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利用变题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 是进一步深化对数学题的理解掌握规律;二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的比较,防止思维定势,知识负迁移。例如,在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们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加法应用题,改变成“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减法应用题。通过变题,使学生搞清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不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又比如:我在复习正方形的面积时 ,先设计了一个基本题型:正方形的边长是8米,面积是多少呢?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要算正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变式题:正方形的周长是32米,面积是多少呢?通过这样的变题训练,不但加深了孩子们对相似题型的真正理解,而且避免了思维定势,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也会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复习课与新授课、实践课一样重要。我们应根据复习内容的特征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合理设计,巧妙处理复习题。但是在复习过程中绝不能缺少学生对知识的梳导与整理,习题的设计也应兼顾各层次的学生,使后进生“拨开云雾见月明”,使优等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只要合理做好“导”、“理”、“思”、“练”,把课堂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总结,就能提高数学复习课的实效,上出高效的复习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2
1、高效的复习,要学会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等梳理自身学习情况,找出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然后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