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熔化

如题所述

熔化(Melting)是指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变成液体或胶体状态。

一、定义

1、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比较常见的类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状态。

3、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solidifying)。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需要持续吸热。

二、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达到熔点后继续加热。(吸热)

三、熔化理论

1、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纯物质熔化(晶体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热(即过程的热效应)。等于过程前后体系焓的增量,故现又称为熔化焓。手册中查到的标准(摩尔)熔化焓,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mol纯物质完全熔化时焓的增量,用符号△fusHθm表示。

2、在熔化温度,晶体和液体共同存在,并且它们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面,固体是刚性的,弹性模量不为零。通常表面熔化开始的时候不需要形核能垒,因此熔化过程中通常没有过热。然而,表面熔化可以被抑制,例如通过涂覆一层熔点更高的材料,然后发现晶体的内部可以充分的过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