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的几种传说

如题所述

一、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庄稼烤得枯焦,老百姓也热得要命。有个叫羿的人弯弓搭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羿成了英雄后,娶了一个名叫嫦娥的姑娘做妻子,他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生活。嫦娥美丽、勤劳,心地善良,常把羿猎到的野兽分给乡亲们。一天,羿路遇一道士曰:“你为百姓除害,立下了功劳。我送你一包神药,要是吃上半包,就会长生不老;要是全都吃下去,就会成仙升天。”羿把神药拿回家,交给嫦娥保管。他准备找个合适的时候,和嫦娥分吃这包神药,夫妻长生不老,永不分离。 羿有个叫逢蒙的徒弟,知道羿的家里藏着神药,就想出了坏主意。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徒弟们出去打猎。傍晚时候,逢蒙一人偷偷溜回,逼嫦娥交出神药。为了不让神药落到逢蒙手里,嫦娥只好打开药包,把神药全部吃了下去。突然,嫦娥觉得自己的身子像燕子一样轻,飘飘荡荡飞到月亮上,住在广寒宫里。羿回家后听说这件事,赶紧追出门去,可已经晚了!只见圆圆的月亮上,隐隐约约有嫦娥的影子。乡亲们说嫦娥还会回来,劝羿耐心等待。第二年八月十五,羿想念嫦娥,就拿出嫦娥爱吃的水果,摆在院子里,还做了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心意,盼望嫦娥回来。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嫦娥还是没有回来。慢慢地,人间也就有了过节的习惯,每到八月十五,都要准备月饼、水果等食品。二、源于唐初的“胡饼”。唐高祖武德年间,边寇犯境。李靖出征,大获全胜,于中秋节凯旋,长安内外通宵欢庆。时有吐蕃人献饼祝捷,高祖取出圆饼手指明月笑曰:“应将胡饼邀蟾蜍。”嗣后分赐群臣共啖,于是形成中秋吃月饼之俗。三、源于唐明皇幻游月宫。相传一个仲秋之夜,唐明皇李隆基在宫中赏月,身旁道士罗公远变法术,将手杖扔向云天化为一道长桥,邀玄宗同游月宫。两人走过长桥,眼前忽现一座宫院,上书“广寒清虚之府”。宫中嫦娥命宫女捧上可口仙饼让客人品尝。待回到人间,唐明皇命人照月宫所见仿造下来。此后,人间就有了形如圆月的“月饼”。四、源于传递起义消息。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兵搜查严密,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里。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推翻元朝。为纪念饼的功绩,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在华北、华东地区,至今还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其实,月饼在唐代就出现了,至宋代更盛。它是中秋佳节祭拜月亮时最主要的物品,祭供后由全家分食。由于月饼象征团圆,有些地方称为“团圆饼”。《燕京岁时记·月饼》载:“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亮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的《淞南采府》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从唐开始,中秋吃月饼已成习俗,一直流传下来。至于赏月,是因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当然也含有极大部分“寄托”“思念”“祈盼”的意味。唐人咏月诗词可资佐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