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如题所述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并且在全球市场上也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全球前三大大豆生产国,而它们的大豆出口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那就是中国。
据统计,我国进口的大豆约占到全球大豆出口总量的65%,是名副其实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在诸多大豆进口来源中,巴西一直是我国大豆的头号进口国,2021年,我国从巴西共进口大豆5815.1万吨,占到进口总量的60.3%。
而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为3231.2万吨,占比33.5%。
而2020年,阿根廷对华出口大豆占到了该大豆总出口量的81%,而中国也成为阿根廷第一大出口市场。
可以说,这些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将大豆运到中国。
但是说到大豆,中国才是大豆的故乡,在中国,大豆早已遍种大江南北。
1996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的净出口国,而在1996年,我国进口大豆的数量一下从前一年的30万吨猛增至111.4万吨,而出口量却从前一年的38万吨降至19万吨,于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
那么,1996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大豆与玉米的相爱相杀。
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区域高度重合,东北地区基本都是一季作物,而华北地区大豆与玉米的种植季完全重合,这意味着,种了玉米就种不了大豆,种了大豆就种不了玉米。
而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用粮,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因此在国内玉米的经济效益要远高于大豆,那么自然选择种玉米的人越来越多,大豆的种植面积则直线下降。
到1996年这一年,大豆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减少了656千公顷,而玉米的种植面积则同比增加了1723千公顷。
种植面积下降直接引发的是产量下降,而就在这个时候,大豆的需求开始激增。
在1995年至1999年这一时期,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市场波动,也就是所谓的猪周期。
市场先是出现了卖猪难的问题,紧接着出现生猪出栏减少,猪价大涨,一时间补栏情绪高涨,带动饲料需求猛增,从而带动大豆需求量激增。
另一方面,因为大豆中含有优质蛋白质,于是为了增强城乡居民以及中小学生的体质,我国在1996年这一年开始实施“大豆行动计划”,向居民及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大豆加工制品,用当时的话说叫“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这也意味着中国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饮食结构开始向营养需求转变。
而这也成为推升大豆需求的一个契机。
于是,也正是从这一年,形成了国产大豆主要供应国内饮食需求,而养殖饲料需求则主要依赖进口的格局。
到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大豆进口量比1996年翻了一倍还多,达到了280.1万吨。
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确切地说是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极为迅猛,随着产业不断扩大,对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可用耕地面积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优先保障口粮的种植,因此大豆就主要依赖进口了。
1999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达520万吨,价值10亿美元。
当时美国农业部副部长罗明杰都不禁感叹:“向一个国家出口这么多的大豆,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而到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式开启了全球化贸易格局,同时对三大主粮实行了进口配额管理,即三大主粮主要依靠自给自足,只有少量进口调剂。
但也正是这样,大豆就开始越来越依赖进口。
从2003年起,中国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进口数量年年猛增,到2020年时大豆进口量已超过1亿吨。
在中国大豆的发展史上,不得不提到2003-2004年那场著名的“大豆风波”,也正是在那场风波之后,国内大豆市场开始被外资把控。
2003年,距离美豆上市还有一个月的时候,美国农业部突然称因为受到天气影响,大豆的产量恐将受到重创,并且还把大豆的库存调到了20多年来的最低点。
这一下引发了国内市场的恐慌,产量下滑,供给减少,意味着大豆要涨价。
果不其然,在金融炒客们的操纵下,大豆价格真的水涨船高,一度涨至30年来的新高。
殊不知这只是一场“阴谋”的开始。
国内的加工企业们看到大豆价格猛涨,一下着了慌,于是开始疯狂抢购大豆,一下囤了800多万吨。
但是到了大豆上市以后,美国农业部又赶紧调高了库存,原来大豆产量不仅没有受损,反而还创了新高,金融炒客们又联起手来抛售大豆,结果大豆价格一落千丈,许多企业苦不堪言,有的直接倒闭出局,而剩下的也奄奄一息。
就在这个时候,国际四大粮商趁机出手低价收购了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并且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要求——要掌握大豆的采购权,这意味着采购谁家的大豆,那就是他们说了算了。
就这样,经过一轮围堵,外资全面入侵我国粮油市场。
而也正是在那一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了逆差,与这场“大豆风波”不无关系。
时间辗转到了2022年,随着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的爆发,全球贸易格局再次发生改变,在动荡格局下,粮食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我们的口粮一直自给自足,自给率达到95%以上,但是大豆仍然对外依赖度高达80%以上。
这时,就不免会担忧,我们的大豆会不会被卡脖子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国早有准备,面对大豆长期对外高度依赖的情况,2019年农业农村部重新启动了“大豆振兴计划”,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在1.4亿亩以上的目标。
而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了1.48亿亩。
但到了2021年,由于全球疫情以及国内猪瘟爆发后迎来产能全面恢复,使得玉米需求猛增,于是玉米和大豆再次相爱相杀,玉米面积增加而导致大豆面积减少至1.26亿亩,同比下降14.8%。
到2022年,国家提出“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重要目标,同时连续推进关于饲料中玉米和豆粕的替代,用意也十分明确,就是要想方设法降低大豆的对外依存度。
而今年这一任务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东北地区全面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仅黑龙江省就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内蒙古也增加了430万亩,再加上在西北、黄淮海以及西南、长江中下游等适宜地区进行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总播种面积将达到1.5亿亩。
虽然在扩大豆这件事上并不能一蹴而就,任重而道远,但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同样中国人的油桶里也要装中国油,这个目标永远也不会改变。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