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如题所述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以及研究对象等内容。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中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征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内容。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实现理论和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等内容。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等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运行基础,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哲学基础知识—— 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一、世界的构成及其本质 二、自然界是客观的 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意识的本质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一、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节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三、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节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一、量变和质变 二、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三、学会掌握适度原则。 第三节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正确看待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第四节 事物及其发展是对立的统一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节 实践出真知 一、实际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的辨证过程 三、真理及其指导作用 第二节 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一、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二、分析偶然性,揭示必然性 三、把握因果联系,正确认识事物 第三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 一、归纳和演绎 二、分析和综合 从生产活动出发认识社会历史 第一节 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第三节 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一节 人生的基本问题 一、人是社会的人 二、正确处义与利、苦与乐、生与死的关系 第二节 人生价值的取向 一、价值和人生价值 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三、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第三节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三、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 第一节 正确看待人生理想 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二、理想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三、青春是理想闪光的黄金时代 第二节 选择科学的人生理想 一、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第三节 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 一、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 二、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阶梯 三、在职业岗位上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最初出现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使财富增长以及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例如,斯密的《国富论》就是把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作为研究对象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和财富的比例问题是人们的物质福利问题。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由于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它们总是撇开财富的社会形式去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运动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辩证地运动着的。“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研究。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又指出:“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合同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什么政治经济学要义研究生产关系为其研究对象呢?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知道,人们要生存,就要吃饭、穿衣、住房,就需要各种生活用品,但是,要得到这些东西,就要经过人们的生产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其他方面的活动。这就是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生产活动。因此,我们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②、生产过程三要素 人们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人的劳动:就是指劳动者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改变自然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活动,或者可以说是劳动力的支出,也可以说是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这一要素是进行生产的主观条件。 劳动对象:就是指被劳动加工的一切东西。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东西,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矿石化石油等;另一类是以被人们加工过的东西,这一类也叫原材料,如织布厂用的棉纱,化工厂用的催化剂等。 劳动资料:也叫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即除劳动对象以外的一切物质条件。它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河流、仓库等。在劳动资料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是人类控制自然能力的尺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正如马克思所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 从上述三要素,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生产过程,都是人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生产资料,它是进行生产的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