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政策是按住房还是按户口

如题所述

入学一般是按户口的,不过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政策,还需按实际情况来决定。

孩子有户口才可以建立孩子的学籍,看孩子的户口主要是看孩子的出生日期,是否是6周岁,是否是9月1日之前出生的,符合不符合入学的年龄。如果不符合则无法入学。

如果是非就近入学的话,比如:农村的要去城市上学,需要看房产证,看是否在城市有房等,城市学校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扩展资料:

早在1986年,国家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这些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在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权利的义务和责任。就近入学的政策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就近入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4

一般情况下学校是按户口分的。部分城市还需户口和居住地吻合,才能算地段生。 不少好的学校规定,只有在学区范围内户口满2-3年以上,才可以就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寄宿制小学设置可适当集中。普通初级中学和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设置,应当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地理条件相对集中。

盲童学校(班)的设置,由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聋哑学校(班)和弱智儿童辅读学校(班)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扩展资料: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就近入学政策。

按照北京市教委多年来小学升初中的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持户口簿可在户口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凭房屋产权证或相关证明)就近入学。

就近入学的就近指的是相对就近,不是指绝对地理位置的远近,不是指某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距离某一所中学最近就能就近入学,也不是指某一所小学距离某一所中学近就是就近入学。

每个学校的招生范围肯定会公布,市教委要求区县教委文件中必须公布学校招生范围,但这个招生范围的确定是以小区或者街道整体划分,居住地与学校虽然仅一墙之隔,确实不一定能被划进家长想要选择的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就近入学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4

就近入学政策是按住房划分学区的。

“就近入学”的“就近”是指离你家相对就近。但是存在着中、小学学校布局及各中学招收学生人数不同等因素影响,所以有时候教育局会根据情况来进行调配,但是最终还是尽量将学区的学生尽量分配到离小区最近的学校入学,都叫“就近入学”。

以苏州为例:根据《2018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

第二点第二条规定: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

坚持依照合法固定住所(本意见特指具有住宅房屋所有权证或通过生效法律文书取得房屋所有权的居住用房。商业、办公、工业用房、车库等非居住用房除外。下同)“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

扩展资料:

就近入学政策中的住房可以是本人房屋,也可以是租住房屋,不同城市的规定不同,以广州市为例:

根据《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导意见》规定:

按照“租购同权”的目标,保障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州推动入学积分与房产“解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6-27
就近入学,按户口优先。孩子有户口才可以建立孩子的学籍,看孩子的户口主要是看孩子的出生日期,是否是6周岁,是否是9月1日之前出生的,符合不符合入学的年龄,如果不符合则无法入学。如果户口非本地,就需要看房产证,看是否在城市有房等。就近入学的学校划分就是根据孩子家庭所在地来划分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房产证的证明,那就近入学的学校是会怀疑不是在附近居住,进而拒绝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是根据你居住房的房产证上的地址是属于哪个学区范围内来划分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