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德是什么?才是什么?

如题所述

德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
才是指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
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德与才,孰轻孰重,须得仔细分析。
第一种情况:有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第二种情况:有德无才。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大收益,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大坏处。其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第三种情况:无德无才。这时虽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手段不高明。在这种情况下,其做坏事被社会发现的可能性就较高,从而也就降低了其做坏事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无德者想做坏事,但做成的概率较小,从而也就间接降低了其对社会的破坏度。
第四种情况:无德有才。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针对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社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所以,宁可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可用无德有才之人。
下面举一例子来说明:
例如,有一少女,在一个2米高的围墙内正被几个坏人围住。假设:德表示救少女的表现;才表示具有跳过2米高围墙及高超武功的本领。这时,路过一个人:(1)有德有才,他会成功救下少女免遭坏人欺负;(2)有德无才,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这时他会想办法找别人来救;(3)无德无才,他也想眺进围墙干坏事,但由于能力有限,跳不进圈子,只能干着急,不过,这时他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从而为别人救少女提供间接条件;(4)无德有才,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力跳进圈子和几个坏人一同干坏事。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
从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唯才是举是不正确的,品德应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才能。目前,我们选拔干部,最好是德才兼备,在二者不可兼锝的情况下,更应看重品德。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中关于德与才绝对有无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或者德才俱佳,或者德少才也少。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人仍应以品德为重。也就是说我们应当真正重用那些一心想着为群众办事的人,而不是那些“身怀利器”,随时准备“杀人”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5
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辅助。   
无才无德是谓愚人;有德无才是谓君子;有才无德是谓小人;德才兼备方为“圣人”。
才:聪明、明察、坚强、果毅。   德:正直、公道、平和。
德与才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又统一综合反映在一个人的身上。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德有一个修身养性,不断提炼升华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磨练、学习、提升,逐渐完备的过程;德有一个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和自我修炼的过程,才有一个不断吸取,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一点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德才兼备,文武兼修,在不断增长才干的同时,也不断修炼自己,品行,能力堪为楷模;有的人有德少才,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有才欠德,需要一个逐步引导,加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有的人无才无德或者缺才少德,自己没要求,社会不接纳,那么等待其的只是一个被淘汰的过程。企业对上述四种类型的人的使用经常也有四种态度:   其一,德才兼备,破格使用   其二,有德少才,培养使用   其三,有才欠德,控制使用   其四,无才无德,坚决不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