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中购买日子公司资产公允与账面的差额为什么记入“资本公积”

如题所述

资本公积金,是指直接由资本原因形成的公积金,如超过票面价额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额、公司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公积金的用途为转增股本。

1、资本公积账户在会计核算上的特殊意义
资本公积账户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特殊意义,由于股票溢价(或者出资溢价)是资本公积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早期的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公积账户直接称为“股本溢价”账户 。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和资本运作的日趋复杂,资本公积账户所反映的内容也日渐增多,许多基于特定会计处理程序引起的项目也被置于资本公积账户之下。

2、资本公积账户在公司股权上的关系
公司的股权关系是由股份来反映的,股东按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股份作为股东权存在的基础和计算股权比例的最小单位,通常具有等额的特点。
为了在公司账目中真实地体现股东的实际出资,同时又要保证股份的单纯性和持股比例的计算方便,通常将股东出资分别计入“股本”和“资本公积”账户,以此维持公司股权关系的清晰。

3、资本公积金巩固公司的作用
资本公积金还起着巩固公司财产基础、防范公司经营风险、加强公司信用、维持资本完整等作用,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应答时间:2021-09-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9

因为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为了调整子公司的净资产为公允价值,增加资产也要增加公司的净资产,净资产也就是所有者权益的金额,股本,留存收益是对原来收益的累积不能调整,所以调整留存收益也是不合适的,只能调整资本公积科目。

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后续计量中采用权益法核算,购买方一般应于购买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反映其于购买日开始能够控制的经济资源情况。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体现为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商誉

扩展资料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进行以下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根据国税函〔2010〕79号文《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第四条规定:被投资企业将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

注意,会计上形成长期股权投资,但税法上不认可是长期股权的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公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并报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这是为了调整子公司的净资产为公允价值,调整增加资产,也要增加公司的净资产,净资产也就是权益的金额,不能调整股本,留存收益是对原来收益的累积,所以调整留存收益也是不合适的,只能调整资本公积科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