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掩耳盗铃的道理: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掩耳盗铃的典故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1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那些伪造的人可以蒙蔽一段时间,但他们不能一辈子蒙蔽。他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耳盗铃原文翻译为:

范⽒逃亡的时候,有个⼈趁机偷了⼀⼝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钟太⼤了,不好背,他就打算⽤锤⼦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下,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的响声。他⽣怕别⼈听到钟声,来把钟夺⾛了,就急忙把⾃⼰的两只⽿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听到钟的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的⽿朵就以为别⼈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注释:

范⽒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韩⽒、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国。

得:得到。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负:背、驮。

⾛:跑。

则:但是。

以:⽤。

锤(chuí):槌⼦或棒⼦。

“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遽(jù):急速地。

《掩耳盗铃》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掩耳盗铃演变后的故事为: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好看的铃铛,想把它偷走。可是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响,会被人发现。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吗?很快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结果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现了。

掩耳盗铃所蕴含的哲理意义为:

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要是围绕着事物的客观性来讲得,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故事中的那个小偷以为把耳朵堵住铃声就会消失了,这是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铃声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总之一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掩耳盗铃的近义词为自欺欺人。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也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掩耳盗铃的反义词:开诚布公、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襟怀坦白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02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现实中,也不乏有人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

释义』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示例』做事情一定要诚恳,不要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

近义词』欺人自欺、弄巧成拙、掩目捕雀、掩鼻偷香、盗钟掩耳

反义词』开诚布公、警钟长鸣


看完了掩耳盗铃的基础知识后,下面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成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他明明知道这个计划不可行,却选择掩耳盗铃地继续推进。

    当别人提醒他注意安全时,他却掩耳盗铃地继续冒险。

    老师明明讲解了正确的方法,但学生却掩耳盗铃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做法。

    领导明确指出问题所在,但员工却掩耳盗铃地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父母多次告诫孩子不要玩火,但孩子却掩耳盗铃地继续玩火。

    尽管朋友们纷纷劝阻,他还是掩耳盗铃地相信了那个骗子。

    虽然知道这个消息是谣言,但他还是掩耳盗铃地相信并传播出去。

    尽管明知道这个投资项目风险很大,他还是掩耳盗铃地投入了大量资金。

    尽管身体不适,他还是掩耳盗铃地继续工作,导致病情加重。

    尽管明知道这个人品行不端,他还是掩耳盗铃地与其交往。

第3个回答  2023-07-29
"掩耳盗铃"是一个成语,意指掩盖自己的耳朵去偷窃铃铛,从而欺骗自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自欺欺人或者对现实问题故意视而不见的行为。它传达了以下几个道理:

1.自欺欺人的行为是愚蠢的:成语中的主人公以为通过掩住耳朵就可以避免被铃声察觉,但实际上这种行为是愚蠢和幼稚的。它提醒人们不要逃避现实问题或掩饰真相,因为这样做只会让问题更加恶化。
2.面对事实和真相很重要:"掩耳盗铃"告诉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事实和真相,无论它们是好是坏。逃避或否认现实不会解决问题,只会导致后续的困难和挫折。只有正视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办法。
3.学会正确认识自己:通过这个成语,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自以为是、掩盖缺点或忽视自己的过错,不仅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才能真正成长和改善。

总之,"掩耳盗铃"告诉我们应当勇敢面对现实,不要逃避和欺骗自己。通过正视问题,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5-15
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