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地热爱与坚守

如题所述

冷静地热爱与坚守

——赵立垠书法理念与修养

这是书法发展中,一个最好的时代。生活富裕,使大众越来越注重精神消费,书法作为一种雅致的艺术形式,也随之备受推崇,书法家也逐渐进入大众的生活,字画行业也在勃勃发展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人进入书法圈子,兴趣爱好也好,追风逐雅也好,修身养性也罢,我一般称之为爱好者。当然还有堪称狂热的,或笔墨纸砚,俱用极品,或形态怪异,自诩天下,或不学碑帖,任笔挥墨,这些可以忽略在外。但以我看来,真正能称之为书法热爱者的,我熟识的人之中却寥寥无几。赵立垠,便是这为数不多者之一。何为热爱?无他,但冷静尔。

如今书法的发展,进入一个特殊转型时期。随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书法的大众审美,逐渐由以风格新奇、装裱别致为美,渐渐聚焦到经典继承和笔墨神韵上来。同任何事物一样,书法也是螺旋式上升发展,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思考。就尝试而言,我相信每个书法爱好者都是勇敢的,渴望的。但我觉得只有真正的书法热爱者,才愿意去冷静客观、旷日持久地披沙简金。冷静赋予了书法人更高的格局去完成对书法的审视,只有这样的冷静,才能构建自己独立的审美理念。古人首先是学问家、思想家、修养家,再是书写文字的书法家,传世的碑帖几乎都是自然天成的。文字是文化思想的直接载体,汉字承载的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书法不仅是文字造型的技巧,更是思想的艺术、艺术的思想。赵立垠在主修书艺之外,对诸子百家、古典文学更是深入日久、长期研习。在其看来,传统文化是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其中也包含着完整的美学体系。他天天与汉字打交道又钻研传统文化,在日积月累中,不断用思想的深度、特定的专业技巧、独特的专业角度,去探索书法艺术的可能性,并在这种美学观念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立而鲜明的书法观点和书法风格。

观立垠的书法作品,无论是风度还是内容,大多是立足传统,根植经典。他的书法中,楷书居多,从楷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继承多于创新。比起技法来他更注重神韵,比起欹侧造型来他更在乎结构的沉稳。而其行书作品不追求张扬飘逸的华润挥洒,而是崇尚正中寓奇的动态平衡。其书作,他倾向儒家文化的淳厚中庸,融合古法,述而不作。包容险峻于平正之中同时又颇有"道法自然”的风范,去甚,去奢,去泰",行笔流畅自然,笔划简而风韵足,“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品味其作品,自能体会到书者独特的书写个性,于性情之内又在法度之中,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拘谨,初见端正饱满,细观又雅致舒适自成天地。这种艺术风格昔日追求之初,与某些急功近利、古怪新奇之风格格不入,但依现在观之,确是别有一番感触,不得不赞叹其独到的审美眼光。这种眼光从何而来呢?一是热爱,二是冷静。热爱的冷静,才使像赵立垠这样的书法人,永远不会被圈内偶尔泛起的沉渣浮泡所迷惑,不会被漂泊不定的文化洋流、创新风、流行风所摆布。也许正是有这样许许多多的书法热爱者的存在,使得书法既没有失掉本来,也没有原地打转。一切,尽管曲折但确乎在进步。

常言道,字如其人。书者的胸襟、品格、修养、学识的高下往往蕴藏在笔中。与赵立垠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他明显有一种淡薄的情怀,却又不消极避世,遗世独立,在淡泊中又积极入世,经世致用。在传统文化中修养品性,在诗书经典中滋养身心,这大概应该是每个书法人的追求吧。在老子的学说中,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又为其不可为。为与不为,是传统哲学中颇有争论的话题,其实为与不为、出世与入世相互照应。对其而言,事如可为不可不为;如不可为,亦必不为。他在这种为与不为中又保持着一颗赤诚的本心。清醒的认知,不因物喜冲昏头脑,不以己悲遗世自闭。观其书法亦具魏晋风范,又不乏人间烟火,应当是这种哲学思想在其书法中的表达。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愈进而愈艰,大多只能望洋兴叹。我辈天资愚笨,浮生如寄,本来就实难大成,何况书海无涯。欲于书法汪洋中搏浪,非有沧海桑田之志而莫能成。而世界日新月异,衣食之享,金玉浮名,扰我俗心。爱好者大多初窥门径便转投他路,半途而废者众,孜孜以求者希。所以,冀望更多的人如同赵立垠一样,对书法,有这般深沉的热爱和执着,有如此的淡泊和清醒,不为外界所扰,不为自己所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静以求知,学以志远。书途漫漫,知易行难,与君共勉。

(本文刊登在《河北书画研究》

作者:黄育华/国学教育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