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时常用的5个方法

如题所述

竞品分析文档应该是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最经常接触到的文档之一,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呢?一方面当然是为了对比,去糟存精。另一方面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其他产品上是否已经实现,效果如何。当然也不是随便找到一个竞品就直接分析了,还要根据商业模式,产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本文主要讨论竞品分析的方法。

一、产品分析方法

1、用户体验五要素法

战略层:企业愿景、产品定位、需求把控、用户习惯、商业模式

范围层:主要功能、核心功能、次级功能、功能架构、业务流程设计

结构层:信息架构、常规功能、特色功能、实现情况、用户流程分析

框架层:操作情况、刷新、页面跳转、查询、交互框架、界面设计、导航设计、标签设计、细节点

表现层:视觉表现、布局、配色、排版

2、SWOT分析

针对所要分析的竞品,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和梳理。

3、表格法

适合总结产品的总体情况

4、客户满意度模型(kano模型)基本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5、Yes/No法:

主要适用于功能层面,简单来说就是将各个产品的功能点全盘罗列出,有功能点的地方标 "√" ,通过比对可以清晰地了解功能点上产品间的异同

二、分析时的5个注意点

1、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报告中的数据从哪里来,什么时间发布的,都要进行备注说明

2.对比时有截图作参照

保证报告中的对比有理有据,清晰可读

3、做的是竞品“分析”,而不是竞品“抄袭“

重点是分析产品,理解为什么其他竞争对手要那样做。分析自己的资源,能力是否能够做一样的或更好的选择,而不是一股脑的把各个产品对比后,选择出自己认为还不错的功能,组装成一个APP

4、选择合适的竞品,明白为什么选择竞品

选择的竞品可能是因为业务上有重叠,服务上相似,功能上雷同,千万不要看到竞品就开始拆解功能直接分析,在竞品分析的过程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重要的是分析出结果,而不是罗列数据

单纯的对比功能,罗列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每个功能的背后涉及一系列的技术与服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总结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三、竞品分析文档模板

1、体验环境

2、行业分析(历史变化、发展趋势)

3、市场状况(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占有率分布)

4、需求分析(扮演用户、选择研究对象)

5、确定竞品(产品咨询收集、选择服务/目标用户相同或类似的产品)

6、竞品对比(多种分析方法)

7、商业模式异同

8、业务/产品模式异同

9、运营及推广策略

10、归纳和结论

以上框架仅供参考,竞品分析做给不同的人看时,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