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察举败于科举,古代的门阀大族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如题所述

古代的世家门阀受到君王的猛烈打压,当然会逐渐消亡,而君王打压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科举制度。

在隋朝以前,中国古代采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察举制,顾名思义就是地方官员在主政期间,对当地百姓当中有才能或者孝顺的人进行考察。如果官员认为这个人可以当官,那么他就会向朝廷举荐。得到官员的举荐,这个人就有了做官的机会。但是一般官员都会举荐自己的亲属或者是有利益关系的人,不会平白无故举荐寒门士子。察举制盛行于两汉时期,在东汉灭亡之后,由于它自身的弊端,就被废除了。

九品中正制起源于曹操执政时期,当时曹操采用尚书令陈群的建议,废除察举制,改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九品中正制大致和察举制一样,它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把天下读书人的品行划分为久等,由中正官进行评级,然后定档、送往朝廷进行选拔。听起来这个制度似乎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不过选拔官员的权力依旧掌握在世家门阀的手里。

从隋朝开始,各个朝代的君王通过科举制度打压世家门阀的实力。以前世家门阀在朝中的势力很深,只要君王有一点异动就会遭到来自他们的猛烈反扑。所以君王选择通过科举制度“温水煮青蛙”,把朝中官员换成自己的心腹,这样在收拾他们的时候就很稳了。

除此之外,君王还会找一些理由来打压世家门阀的成员,在各个方面削弱他们的实力。对于君王来说,用自己手里的滔天权势给他们戴几个帽子,再收拾他们简直是轻而易举。

君王的手段这么多,世家大族的影响力不断减弱,不断地走下坡路,最终被君王除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1
兴于察举败于科举,古代的门阀大族走向衰落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科举制,本来产生了李斯、商鞅、范雎这些人才,然而他们统统跑去了邻国,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就是因为人才选拔机制出现了问题。
第2个回答  2020-03-31
在察举制的时候,门阀可以控制人才的输送进而掌控朝廷,科举制之下,更多的寒门涌入朝堂,世家便逐渐衰落。
第3个回答  2020-03-31
因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了新的人才晋升渠道,失去了政治资本的门阀大族,在皇权的打压下逐渐走向没落。
第4个回答  2020-08-27
科举制度 战乱 农民起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