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自己没有信心呢

如题所述

对自己没自信?

不自信的人,往往会:

    有「我不能做成任何事情」的感觉,预期自己会失败

    经常对自己进行严厉无情的批评,更看重别人的评价

    总把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做比较,更加自责

    难以发展亲密关系,不敢信任别人

    生活在面对拒绝和批评的恐惧之中,经常感到焦虑

    不敢当众发言,不愿意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

    经常感到自卑的人,在这样的生活中,背着脚铐和负重,艰难前行。可能对别人来说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你的生活就是一种挫伤。

    所以我们会特别羡慕那种自信飞扬,有坚定的气场,敢爱敢恨的人,充满了鲜活的、绽放的生命力。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这样的自信。

    而且周围的朋友经常还会奇怪,「你看着挺好一人,为什么就对自己这么不自信呢?」

    为什么你会这么不自信?

    自信和不自信在一个人身上的区别,很早就能看的出来。

    真正发自内心的自信,是来自「健康的自尊」,是信任和尊重自己,欣赏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价值,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看重的,值得成功和快乐。

    这样的自信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什么一些人感觉天生就更加自信一些?

    ▍过去成长环境下的负面体验

    目前很多研究都表示,自尊和安全感的建立,大多来自幼年的3-4岁之间,父母的关心和赞同是重要的安全感来源。

    如果父母能提供「无条件的关心和爱」,无论你表现怎么样,仍然给你关心和鼓励,响应你的需求并给予支持,更容易发展出健康的自尊。

    而低自尊,往往来自过去的负面体验,尤其是身边亲密的人对待你的方式。

    如果你小时候经常遭到家人朋友的指责拒绝,强烈批评,排斥孤立,生理缺陷,甚至重大灾难性事件。这些糟糕的负面体验,会挫伤你的自尊。

    如果你只有表现得好、变得很乖、学习好、或者去讨好,才能获得父母的关心和认可,在这种“有条件的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小孩,一般也会产生低自尊的心态。

    长大之后在潜意识里,你会把自己的价值和外在的表现和拥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可能只有成绩好,薪水高,获得成功,外表身材完美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错误的社会比较

    只要存在「比较」,你就无法感受到幸福,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信。

    我们不知不觉就会产生比较,向内,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理想的自我」,她集中了所有完美的特质和表现,当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差距越大,你的自尊会越低,越没有自信,对自己不满意。

    向外,你的焦虑都是来自和别人的比较。看着人家比你年轻,比你好看,比你赚得多,成为人生赢家,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简直是一无是处。

    之前饲主也提过,大约1%的成年人会出现「体象障碍」的问题,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像并对自身体貌缺陷进行夸张或臆想。

    几乎所有的女生都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无论多瘦都觉得自己「腿有点粗」。还有之前有人私信给我们说,因为自己显眼的毛孔嫌弃自己到不敢出门。

    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媒体的错误宣传,和过度 PS 到不现实的模特相比,人人都觉得自己「有问题」,进而产生这种认知失调。

    ▍逃避问题

    生活最大的挑战,就是面对痛苦和问题的反应。

    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因为逃避问题。

    拥有自信的人会把问题视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勇气去迎接挑战。

    自卑的人因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会第一时间选择逃避。反过来,逃避也会加剧「低自尊」的感受。

    每次当你要逃避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拖延复习写论文,沉迷在游戏电视剧中,你的自尊都会降低。而且逃避的时间越长,对你自尊的伤害就越大。

    因为逃避会给你留下一种「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感受,觉得自己无能,如果遇到反复失败的后果,最终形成「习得性无助」,这种感受比失败本身更有摧毁性。

    知道产生「不自信」的这么多原因,我们还能改变吗?

    虽然自信不是别人跟你说一句「要自信一点」,你就能一下子变化的。但自信仍然是一个可以锻炼的技能,就像肌肉一样,只是你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相信自己」能够通过练习和努力,建立起「自信」,本身也是一种自信。

    药方1:建立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就是你相信能自己达成目标获得成功的信心,是一种对自己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掌控感。

    ▍写一份自己的「成就」清单

    你可能第一反应是,我没有什么值得自豪或者成功的事情,这是你缺乏自信的一个习惯思考方式。

    仔细再回顾一下,这个「成就」是你通过努力,技能和坚持去完成的任何事情。并不一定要是获得过奖品、证书、排名、成绩、薪水,并不需要是通常意义的「成功」。

    也许这个「成就」对别人来说是件平常的小事,但对你很有意义很重要就可以了。因为只有你知道,在过程中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坚持。

    比如自己通过笔试面试找到一份实习;比如自己一个人到北京来独立生活工作;比如自己修好了故障的电脑......

    把让你觉得自豪的,获得这些成就的事情,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在沮丧的时候,唤醒那些让你愉悦的记忆,证明给自己看:「你是能做到的」。

    ▍创造成功经验

    你可以给自己设置并完成一系列越来越有挑战性的目标。

    如果你害怕社交,可以慢慢设置要完成的任务:

    提前打好草稿,向一个不太常接触的朋友询问一个问题

    约一个朋友去吃饭

    向朋友寻求一个小的帮助

    和朋友同事每周进行课程或者工作的讨论

    参与朋友组织的聚会

    参加一个兴趣协会和俱乐部

    ......

    在完成一个小目标接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你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会慢慢增加。

    ▍培养成长型思维

    药方2:积极自我对话

    自卑的人最害怕的就是遇到批评和拒绝,感受的不仅是对自己的能力,而是对自己整个人的打击和不认可。

    一遇到挫折或者问题,会对自己进行严厉的指责,攻击,贬低和批评。这些消极的自我对话和标签让你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差,其实它并不是真的。

    图片来源:Pinterst

    所以每当你发现自己又出现了消极的评价和内在批评:

    1.立刻让自己停止下来,甚至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红色停止标志」。

    2.然后暂停一下,写下来,想一想这是客观的么,是事实吗,又陷入了负面的思维循环吗?用正面理性的语言改写这些想法。

    通过这样的积极自我对话来击退内在批评,影响你对自己的感受,慢慢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可。

    药方3:自我接纳

    建立自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自我接纳,学会喜欢自己。

    自我接纳,它说起来简单也简单,就是认清并接纳自己全部的真实情况,不向外比较,不因为达不到理想的自己而挑剔自己。

    你知道自己有很多缺点,也同样认可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重要的,不因为表现和行为不好就否定自己。

    但是说难它也真的难,可能从小你就被父母挑剔,批评,因为成绩不好被责怪,慢慢就内化成自己对自己的批评。

    即使知道了原因,但我们可能无法指责过去父母养育你的方式,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也不懂怎么去关心和照顾一个孩子。

    但你现在能够尝试,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用「无条件的关心和爱」来对待自己。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你是自己的孩子,你会要求她成绩优秀,外表优秀,赚很多很多的钱,所有的表现都要完美才行吗?

    你会因为她犯的错误就劈头盖脸的指责她「就是没用,什么都不会」吗?

    不会的,你不会因为她的表现不好就讨厌她,不会因为她的失败就拒绝她,你会接受她的一切,她的笑她的好她一切的不完美。

    你会给她很多很多的爱,想要能够一直陪伴和关心她的生活和感受,你只想她能健健康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价值,这大概是一个父母所有的期待了。

    也许我们都还没成为父母,但希望你能给自己这种「无条件的关心和爱」,希望你能慢慢拥有自信,更希望你能喜欢上现在的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9
没自信啊,我也一样的,一直觉得没自信和怕被别人说是有关的,怕没做好怕被别人说怕拖累别人,所以要学着厚脸皮一点,虽然至今依旧是个没啥自信的人……
第2个回答  2019-02-14
自信,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的乐观充分的估计。诚如你所说的,自信对一个人确实很重要。拥有充分自信心的人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而比一般人更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可以说,自信意味着已成功了一半。
然而遗憾的是,缺乏自信的人仍随处可见。研究显示,人们之所以缺乏自信,有的甚至自卑,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完全是后天形成的,与先天无关。因此,可以这么说,是人们自己把自己搞得没了自信,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成功与前途。还是那句话: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那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呢?现提出如下合理化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经常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你总想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你当然会越来越没信心。这不是灭自己的威风吗?你必须长自己的志气。你总会有许多优点和成就的,把它们列出来,写在纸上。至少写出五个优点和五项成就。对着这张纸条,经常看看、想想。在从事各种活动时,想想自己的优点,并告诉自己曾经有过什么成就。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应”。这一效应对提升自己的自信效果很好,有利于提高从事这项活动的成功率。
第二,多与自信的人接触和来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若常和悲观失望的人在一起,你也将会萎靡不振。若你经常与胸怀宽广、自信心强的人接触,你一定也会成为这样的人。多与有志向、有信心的人交朋友吧。
第三、自我心理暗示,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避免对自己进行负面强化。当你碰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放弃。要坚持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棒!”、“我能做得更好!”等等。你重复对自己念叨有信心的词语,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正面心理暗示,有利于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这已为心理学的研究所证实。
第四、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一个人,保持整洁、得体的仪表,有利于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举止洒脱,行为端方,助人为乐,目不斜视,就会有发自内心的自信。同时,加强锻炼,保持健美的体形,对增强自信也很有帮助。
第五、保持一定的自豪感。一个人,谦虚是必要的,但不可过度。过分贬低自己,对自信心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要相信自己,充满对自己的自豪感。
第六、学会微笑。微笑会增加幸福感,进而也能增强自信心。你不妨试试看。一笑,自信从中而来,几乎立竿见影。
第七、懂得扬长避短。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经常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优势、特长,同时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求得进步。这样,你就会提高成功率,也会得到更多的赞扬声,肯定能增强自信。
第八、多阅读名人传记。因为很多知名人士,成名前的自身资质、外部环境并不比你好。有的甚至在你的年龄时,比你现在的情况差远了。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材料,会让你知道你其实是具备成功的条件的,成功也是完全来得及的,这样有助于提升你的自信心。
第九、做好充分准备。从事某项活动前,如果能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从事这项活动时,必然较为自信,从而有利于顺利完成这项活动。一旦这项活动做得很成功,必会反过来又能增强整体自信心。
第十、给自己确定恰当的目标。目标太低,太容易实现了,不能提高自信心。但目标也不能太高。目标太高,不易达到,反而对自信心有所破坏。恰当的目标是:用力跳起来刚能碰到。
真诚地祝贺你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成功!
第3个回答  2020-07-22

没有 信心

人活在世界上都会有感觉和感官,因人体的结构是非常奇妙的,因此人活在世上都会有感觉和感观,因人体的结构是非常奇妙的,它是完全靠精神来控制的,人的精神可以控制人体所有的机能,精神一集中他的机能就全部发挥作用,如果精神松散,人体机能全部失去作用。

 你们今天拜观世音菩萨靠的是什么力量?靠的是精神的力量,有精神力量才能转为信心,没有信心什么事都做不成功,没有信心,就永远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所以一个人的信心对修心非常重要,因为有了这种信心你才能勇往直前。当你没有信心时,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比如:当一个家庭面临崩溃时,如果这对夫妻不想解体,就要靠信心和精神来寄托支撑,认为婚姻一定会转好的,婚姻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信心能否维持是要靠感观,感观就是看他的过去,靠他的将来,最主要的是看他这个人是不是在修心。若这个人今天在修心就一定会有信心和希望,若不修心,就没有希望,感觉和感观也是虚空无实的。

 今天给大家讲“宠”与“辱”。宠与辱实际上都是惊恐的现象。比如:有人整天被宠爱,也会很惊恐,因他不知道哪天会被不宠爱抛弃了。又如:一个普通工人,老板忽然过来对他说:“我明天提升你做经理。”他会一下子吃惊了,会很开心。实际上这是一种惊恐。受宠与羞辱都是一种惊恐,这种惊恐是给自身最大的忧患。常言道:“忍辱不惊”,“宠辱不惊”。今天被老板提升了,我不惊。明天被老板骂了,降职下台,我也不惊。

这样的人心态好,不要今天上台,开心。明天下台,伤心。所以不要在心中留下忧患。当你受到宠爱和受到羞辱时,通常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反差。辱,在这里作一解释,“辱”并不是指羞辱,而是你想做一件事,没有做成,实际上没做成就是一种羞辱。

受宠一般是指比较低下的人或比较没有实质性的事情,忽然之间一下子提升,就会误以为是受宠,就会惊喜,而这种惊喜都是暂时性的。大家看过电影《百  万英 磅》,一张 百 万英磅让一个穷人拿到,最后这一百万英磅的支  票还是被人家拿回去了。一个人碰到一件好事情时会吃惊,误以为世界上的东西真的给自身带来了惊喜,惊喜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失去,当你失去之后,又是惊恐万分。譬如:皇上说:今天提升你做宰相,因为某某宰相不好,不尽职。当你做了宰相之后,如果你没有能力做宰相,接下来你就会天天惊恐,不知道哪一天会下台?可能会比下台的前宰相还要惨,说不定还会有被杀头的危机。不要以为暂时得到的是好事情,这叫愚昧惊恐。

   宠来了,就高兴。宠走了,就失落。辱来了,就伤心。辱走了,如释重负。一颗心在这世上永远飘来飘去不得安宁。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宁静的生活,而这颗心却每天漂浮不定,如何能宁静?比如:一个人没有病时,为工作上的事情整天烦来烦去,一会儿老板或同事对我不好了,一会儿工作上不顺利出问题了。如果生了重病工作没了,工作上不烦了,而身体上又开始烦来烦去,说说看,这个心哪一天才能安宁。没有宁静,喜怒无常,悲欢不定,人活在世上永远就像生病一样,看看你的肉身,虽然现在没有病,而你的灵魂已经生病了。

为什么?因为天天怕呀,被人说好话怕,被人说坏话也怕,现在的人都很敏感,听一句好话,第一个想到的是会不会是在讽刺我?这不是心理有病吗?所以现今世界提倡人要身心健康,仅身体健康还不够还要心灵健康。对受宠和受辱都要平平淡淡地看待,今天工作没了没关系,总能找到,今天忽然查出身体有病了也没关系,总会治好的。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听起来不太好理解,会感觉不对,没有牵挂的人怎么会是无私的人呢?

换个概念来想一想,不牵挂就是没有私心,没有我自己啊。如果整天为自己牵挂,工作啦,前途啦,家人啦,等等,这是不是存有私心?要学会反过来理解,一个人牵挂这个,牵挂那个,就是私心很重。观世音菩萨到人间来救度众生,如果整天牵挂天上的菩萨或想我到人间吃这么多苦该回去了,这样怎么能救度众生呢?多少和尚法师发愿,要救度众生,愿出家修行,以后再来救度更多的众生——乘愿再来。这也是无私奉献。

一个没有牵挂的让,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让。因为他奉献了,不牵挂自己,不牵挂家庭。不牵挂所有的事业、前途、钱财等,他这是在舍,因为能舍的人,才是无私的人,帮助人家要无私奉献。如果你帮助人家是为了利用人家,为的是将来也能帮助到你或你的家人,你们说这种帮助是不是自私的。因为你有牵挂,牵挂自己、家人,希望我今天帮助你之后,将来你也能帮助我,这叫有偿回报的帮助。现代人雷锋帮助了那么多人,他想过自己没有?想过回报没有?这叫无罣碍的帮助,无缘慈悲,无私的奉献。

 一个真正没有牵挂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无畏的人。首先,无私之后才能无畏,因为什么都舍的人,才会什么都不怕。多少电影里都可以看到,那些坏人绑架孩子,是因为他们知道你牵挂孩子,用这种方法来让你怕,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从人间的角度上来讲,自己的孩子或家人被绑架,你会没有牵挂?怎么还变成了大无畏?实际上你理解错了,当你有无私大无畏精神之后,当你修得好的时候菩萨会保佑你,你的孩子或家人就不会被绑架,你的家人才会很安定。家人不安定,实际上就是你修得不好,没有福报,才会造成家人的不安和痛苦。一个无畏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大有作为的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才能真正接受上天托付给的重任。

恭录  谈”宠辱“和”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