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表厂的大事记

如题所述

北京手表厂始建于1958年6月19日。建厂初期仅有21名干部和工人,他们都是从宣武区公私合营钟表厂抽调来的。为了向建国9周年献礼,他们在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资金的情况下,凭借着研制生产闹钟的经验,在北京工业学院二系师生的帮助下,在测绘瑞士“大罗马”手表的基础上,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于9月份研制出了第一批17只手表,填补了北京手表工业的空白。这批手表的注册商标为“北京牌”,并定为一型表(SB-1)。该型表系仿照罗马表机芯,17钻,大三针,防水防震防磁,机芯厚度为4.62mm,直径为42.6mm,表壳为全钢表壳。从1958年至1961年,北京手表厂共生产一型表3726只。一型表研制出来以后,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产量很小,因此没有正式在市场销售。1961年北京手表厂从瑞士整体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表厂的设备和图纸后,开始研制二型表(SB-2)。二型表系仿照瑞士AS1194机芯,全钢防震。初期生产的是17钻的,后来又在中夹板上加了一颗宝石轴承,改为18钻。从1963年至1969年,共生产二型表166861只(其中有191只18K金壳手表、495只中型坤表)。由于北京手表厂在1987年和1988年采用以旧换新的形式搞促销,并把折价收上来的旧北京牌手表当场销毁,造成大量的二型表被毁坏,因此目前世上的二型表极为罕见,而其中的18K金壳手表和中型坤表更是不见踪迹。
19世纪50年代,海鸥手表、上海手表、北京手表几个国产制表品牌先后成立,为国内当代制表业打下基础,相比成为六七十年代“三大件”之一的上海手表、去年将专卖店开到了香港的海鸥表,在1996年便研制成功中国大陆第一只陀飞轮手表的北京表厂则非常低调,每年生产腕表约两万只,推出数十个新表款,埋头于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如今产品中搭载自产机芯的占到了90%以上,并且自产机芯全为机械机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