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的常见形态有哪些?

如题所述

茎是联系根、叶,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和茎上着生的枝叶一起形成植物体地上部分庞大的枝系。

茎的形态特征

茎是主茎和以其为主轴的分枝的总称,是植物体地上部分的骨干。茎上着生叶、花和果实。高等植物的茎多呈圆柱形,但也有方柱形(如薄荷、蚕豆)、三角柱形(如莎草)和扁柱形(如昙花、仙人掌)。

一、节和节间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

节间:节与节之间的部位称为节间

一般植物的节不明显,只是在叶的着生处略有突起;另一些植物的节非常显著,如玉米、竹和甘蔗的节膨大形成环状结构;少数植物如藕的根状茎的节反而缩小。

茎与根的形态显著不同的是茎具有明显的节与节间的区分,节上着生,顶端及叶腋具有。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因此茎就是枝条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

二、长枝和短枝

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枝条延伸生长的强弱影响到节间的长短。

节间显著伸长的枝条,称为长枝

节间短缩,各个节紧密似接的枝条,称为短枝

苹果、梨等的植株上有长枝和短枝之分,短枝上能开放花朵,形成果实,所以又称为花枝或果枝。

茎的分枝

茎顶端的枝芽开放后,生长形成枝条,这一过程称为分枝。

种子植物常见的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分蘖

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主茎的顶芽生长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直立而明显的主干,主茎的腋芽形成侧枝,侧枝又以同样方式形成次级侧枝,各级分枝生长一直处于劣势,结果使植物形态呈现锥体型,多见于裸子植物,如松杉类的柏、杉、水杉、银杉以及部分被子植物,如杨山毛榉等。

合轴分枝:主干的顶芽发育到一定的时候,生长变得缓慢、死亡或者形成花芽,由其下方的一个腋芽代替原有的顶芽继续生长形成新枝,以后新枝的顶芽又停止生长,再由它下方的腋芽发育,如此重复生长.大多见于被子植物,如桃、李、苹果、马铃薯、番茄、无花果、桉树等。

假二叉分枝:具有对生叶序的植物,顶芽生长到一定程度后,生长变得缓慢或停止生长,或顶芽发育为花芽,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发育成侧枝,形成二叉分枝,然后这对侧枝的分枝活动又如上述。假二叉分枝多见于被子植物木犀科、石竹科,如丁香、茉莉、石竹等。

分蘖:小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特有的分枝方式,这类植物在生长初期,茎的节间很短节很密集,在接近地面或地面以下的几个茎节上的腋芽形成新枝,同时在节上产生不定根。

芽的类型

芽是植物茎上处于休眠状态的枝条,当环境适宜时便会生长。植物体上所有枝条和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所以芽就是处于幼态而未生长的枝、花或花序,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就是芽。芽通常产生于叶腋或茎尖处,在其他部分并不常见。

依照芽着生的位置、性质、构造和生理状态等标准,可把芽分为各种类型。

1.顶芽、腋芽和不定芽

芽着生的位置来划分,一般生长在枝条上具有一定位置的芽称为定芽,其中着生在枝顶端的叫顶芽,着生在叶腋处的称腋芽

与定芽相对应的为不定芽,是指从老茎、老根和叶片上所产生的芽

2.枝芽(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芽的性质来划分,芽开放后形成枝叶(苗)的叫枝芽,如榆树,发展为花或花序的为花芽,如小檗;如果一个芽开放后既形成枝叶,又形成花的叫做混合芽,如苹果、梨和海棠的芽。

3.鳞芽和裸芽

芽的外面包有鳞片的叫鳞芽,如杨树、松树等,都为鳞芽。可以使芽内蒸腾减少至最低限度,对过冬可起保护作用。生长在湿润的热带地区的木本植物及温带地区的草本植物,它们芽的外面无鳞片,仅为幼叶所包裹,如枫杨和胡桃的雄花芽,都是裸芽

4.早熟性芽、晚熟性芽和潜伏芽

依据芽的生理特点分类,当年形成、当年萌发的芽为早熟性芽当年形成、必须等到第二年才能萌发的芽为晚熟性芽当年形成后在第二年甚至连续数年不萌发的芽为潜伏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