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面输不起?家长怎么建立孩子正确的输赢观?

如题所述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孩子的身上总是会存在着胜负欲,有的孩子胜负欲并不强,所以在面对输赢的时候并不会有太大的情绪。但是有些孩子的胜负欲非常强,经常会出现输不起的情况。

同事这两天总是唉声叹气的,询问过后才知道,原来是为孩子的事情在苦恼。是因为假期的时候在和孩子玩耍时发现孩子总是非常地看重输赢。在玩耍的最后只不过是同事赢了而已,结果孩子竟然连着两天没有和同事说话。


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同事也明显的发现了孩子身上存在着胜负欲极强的问题。在玩的时候发现孩子突然哭闹,同事以为孩子被欺负了,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其他小朋友赢了他一颗棋子,所以这让孩子非常的生气,于是开始哭了起来。

同事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总是非常的不解,为什么孩子会存在输不起的情况呢?

孩子身上存在输不起的情况可能许多家长也都遇到过,他们只想着去解决,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


孩子为什么存在输不起的表现?

1、家长在乎输赢

孩子存在输不起的表现,很有可能是家长太过在乎输赢所导致的。有一些家长非常在乎输赢,所以这就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观念,使孩子认为赢非常的重要,而输非常的可耻,渐渐的孩子的胜负欲就会变得极强。

2、家长帮助太多

在孩子小的时候,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的能力有限,所以不论孩子做什么事情,家长都会帮助,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做事情非常简单。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认知,当他们尝试挑战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时,就会发现在没有家长的帮助下自己无法获得成功,这也就渐渐导致孩子出现输不起的情况。


3、孩子对自己认知有偏差

相信许多家长都听到过这句话“如果想要让孩子更好的成长,那么夸奖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时候,并没有掌控住度,过度的夸奖使孩子过于自信,所以当孩子做事情遭遇失败时,就会对他们造成严重的打击。

想要解决孩子输不起的情况,家长就必须要去了解原因,从根处治疗才能更好的改正孩子的这个坏毛病。但如果家长放任不管的话,这只会带给孩子严重的伤害。


输不起的情况一直存在,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1、自卑的性格会出现

输不起的情况一直存在,那么孩子的自卑性格也会慢慢的显现出来。他们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失败的经历,这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重创,从而出现自卑的性格。

2、遇事会害怕

在孩子没有失败之前,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非常的勇敢相信自己可以解决,但是当他们真正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反而会因为这件事情的难度开始变得胆怯,最后遭遇失败时,这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阴影,所以当他们再一次遇到事情时,就回会出现退缩的情况


3、失败后一蹶不振

一些孩子因为输不起的表现,所以在失败过后往往都会出现一蹶不振的情况。他们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可以解决任何事情,可是真正当他们独当一面时,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值得一提,无法接受现实,自然会出现一蹶不振的表现。

家长如果将孩子输不起的表现视若无睹的话,那么这带给孩子的影响,会耽误孩子的一生。那么孩子存在输不起的情况时,家长应该要如何去改正呢?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直面输赢?

1、不要否定孩子本身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他最需要得到的是家长的安慰,但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去否定孩子的本身,那么他们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多,更没有办法积极的去看待所有的事情。

所以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家长要懂得去安慰孩子,而不是雪上加霜对孩子进行否定。

2、多对孩子进行鼓励

虽然孩子在做事情时最后的结果是失败的,但家长也应该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我们的鼓励应该是对孩子努力的过程所表达的鼓励。这个时候的鼓励对孩子来说反而是动力的助推器,会使他们重燃自信。


3、帮助孩子找出失败原因并进行改正

孩子只会因为失败愧疚,并不会总结经验,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懂得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孩子去改正。只有孩子总结了经验,他们在下一次遇到同样问题时,才不会再次面临失败。

总之孩子产生胜负欲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家长千万不要去指责,应该要引导孩子直面失败,只有孩子懂得正确地看待失败,他们输不起的情况才可以真正的改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1
1、告诉孩子每一个一生中都会有输有赢的时刻,输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输才会赢。
2、讲一些名人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有名的人也是会有输的时刻。
第2个回答  2020-09-11
告诉孩子输了其实也没有关系,让他知道输赢只是外在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在孩子输了的时候不要打骂孩子,也要给予他一定的安慰
第3个回答  2020-09-11
孩子在外面输不起,第一个原因父母应该是灌输给孩子要赢的这种观念的,所以怎么建立孩子正确的输赢观,要从自身做起,降低对孩子的期望。第二个原因,父母的过度的鼓励教育,让孩子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产生了偏差,所以鼓励教育虽然增长了孩子的自信心,但凡事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