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治疗不适合哪些病?过敏反应危害大

如题所述

据统计,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要输9瓶液,如此大量输液的背后存在滥用的嫌疑。在不需要输液的情况下,输液治疗只会带来弊端。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输液治疗不适合哪些病?过敏反应危害大。

输液治疗不适合哪些病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这一大类疾病不需要输液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均为病毒性感染引起,而输液常常输的是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是没效的。有人可能会说病毒感染输点病毒唑不行吗?实际上,病毒唑(学名:利巴韦林)早被证实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是没有用的,其唯一的全身用药指征是丙型肝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成人)

急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脓痰,但通常没有发热,如果体温超过38℃,要首先排除有没有肺炎的可能。在体温正常时,即使咳脓痰,一般也不需要输液,因为90%的病因是各种病毒感染,只有不到10%的病因是百日咳、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换句话说,急性支气管炎使用抗生素最主要的指征是临床诊断百日咳时,如果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也可使用。尽管我们小时候都打过百白破疫苗,但抗体的有效性一般不超过12年,所以大部分成人其实处于百日咳易感状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咳嗽超过2周、除外其它原因,伴有痉挛性咳嗽、咳嗽后呕吐、鸡鸣样咳嗽这三项表现之一就可以临床诊断百日咳了。无论是百日咳、支原体、衣原体,其所选择的药物都是一样的,而且口服就能达到很好效果了。

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这个指征提得特别的科学和严谨。哮喘的管理很重要,大部分情况下哮喘的治疗都是以吸入治疗和口服药物为主的。即使哮喘急性加重期,治疗上也是首先选择吸入beta2激动剂治疗,在效果不佳或病情特别重的情况下才考虑加用全身激素治疗,这里的激素既可以口服也可以输液,如果病情较重,大部分医生会选择输激素治疗。

高血压亚急症

这个名词稍显不严谨,因为高血压的危急情况分为两种:高血压急症(emergency)和高血压危症(urgency)。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脏器功能损伤,比如出现了主动脉夹层,这种情况下要紧急降压,口服药起效可能偏慢,需要静脉输注降压药。

“不输液名单”所述的高血压亚急症应指的是高血压危症,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静脉输注降压药迅速把血压降下来,而使用口服降压药在48小时内把血压降到目标水平。既然高血压亚急症都不需要输液,一般的高血压就更不需要输液了。输液降高血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若没有合并溃疡、胃癌家族史、慢性消化不良等状况时,是否治疗需要和患者共同决策,更别说输液治疗了。即使需要治疗,也是口服药物为主。口服的四联治疗已经有了相当好的疗效,治疗需要14天,若是输液的话,难不成要输14天?

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是让不少女性受累的一种疾病,大部分的表现是尿频尿急尿痛,还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尿血,患者可能感到很害怕。但是,这种病往往也很好治疗:一是多喝水让尿液冲刷膀胱排出细菌,二是目前很多抗生素都是从尿液中排出,即使口服抗生素也在尿中有很高的浓度,疗效往往非常好。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泌尿系感染抗生素选择考虑的比较多的不是疗效的高低,而是药物抗菌谱的宽窄,在同样疗效的情况下,选择窄谱的抗生素,对避免广谱抗生素滥用有重要意义。

什么情况必须输液

1、消化功能差无法口服时:如患某些胃肠道疾病需要禁食,消化功能受影晌时;意识不清不能口服时。

2、外用无效时:如皮肤类疾病首选外用药,但外用药不能达到相应效果时。

3、严重急症口服药不能缓解时:急性疾病,如急性肺炎、休克等吃药效果不明显时。

4、药物可能伤害组织血管时:某些治疗肿瘤的化疗药,若直接口服会伤害血管,甚至引起组织坏死时。

输液治疗不能滥用

生病了想早些好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当孩子生病的时候。但“早点”并不代表就好。很多时候所谓早点好,只是好的表象,一瓶药物输到身体里,可能马上感觉不发烧,精神好一些,但很可能只是将问题遮掩住了而已,药效过去,被遮掩住的问题又会重新出现。

在特定的情况时,比如急救,或者无法口服和肌注药物等等,输液方式有它的优势。但我国的现状是,病人主动或者被动的输液中,绝大部分就是毫无必要的滥用,病人并没有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只是得到了更大的甚至致命的风险。这种滥用在这十几年来在全中国已经浪费了太多的资源和生命。

最后应该感谢一下药监部门最近这些年从社会利益出发所做的努力。不过政府停止新批静脉注射剂药品,以及重新评估现有注射剂,只是终止“输液时代”的一个转折点。扭转滥用输液对国民健康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仍然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工作,比如对医生、病患和家属进行宣传 —— 病,并不是快点好就好。

中国输液治疗的现状

50%以上的输液没有必要 滥输液对儿童伤害最大

输液主要适用于地震或突发事故,以及脱水严重、病情危重乃至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但临床上,住院患者几乎100%进行输液给药,在门诊患者中也非常普遍,其实,50%以上的输液都没有必要。目前输液给药滥用现象,在治疗感冒等疾病时尤为突出。感冒经过一定周期是可以自愈的,不是合并多种危重疾病的感冒,根本没必要输液,通过口服药物同样可达到治疗效果,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时,还可将有害物质过滤掉,并进行肝脏代谢。儿童在滥输液现象中受害最深,有的儿童因此而丧命,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过敏反应会更强烈。

能口服药就不打针 同济专家参与起草输液规范

患者不了解,医生也不说,才会让滥输液现象愈演愈烈。除此之外,肌注药消失,输液给药横行,也是经济效益驱动导致。那么,究竟该如何用药?能口服药就不打针,能肌肉注射就不输液。这才是合理的用药秩序。目前国家卫生部正在联合相关部门,起草中国的“静脉药物输注规范”,待规范出台,将有望减少滥输液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2-18
一直以来
在大家的认知里
与口服药相比
静脉输液更方便、见效更快
殊不知
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治疗方式
对身体有很多的危害
一生病就输液约等于慢性自杀
什么是静脉输液?
比口服效果好吗?
人使用药物主要有3种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而我们常说的输液就属于静脉注射。
静脉输液是指患者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或注射性药物,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通常在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肌肉或皮下注射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时才选用的给药方式。
由于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和口服、舌下含服、肛门灌肠、皮下或肌肉注射、雾化吸入等用药方式相比,静脉输液药物利用率更高,或者起效速度更快。
但正是因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跳过了药物吸收过程,省去了人体识别外来物质的免疫环节,从而更易引发药物不良事件。也正是因为起效快,导致很多人有点病痛就输液,甚至身体没病也要输液“补一补”。
滥用静脉输液的危害严重并长远。除了危及生命的药物过敏反应之外,常见的输液反应有热原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微粒栓塞、渗漏性损伤、急性心衰、感染等。一生病就输液,无异于慢性自杀。
此外,过度的静脉输液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注意!这53种疾病
不需要输液
作为一项重要的医改举措,多地已经控制或取消了医院成人门诊输液治疗。一些情况如病毒性感冒、水痘、细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轻症腹泻等疾病都无需输液,选择口服相应的治疗药物即可痊愈,安全又有效。以下53种疾病无需静脉输液治疗。
内科慢性病建议长期规律性口服药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外科能简单治疗,不静脉注射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儿科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是否输液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妇科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