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如题所述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官员。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是令后人钦佩的前代贤者。他留下的先忧后乐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闪耀精神。从做人到为官,范仲淹都让人们看见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位伟大的前贤。

扩展资料

干古绝唱《岳阳楼记》

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离开朝廷,担任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尽管此时新政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但范仲淹仍然在答谢皇帝新任命的文章中表达了自己"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的坚定信念。

同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今河南邓州)任知州。他在担任邓州知州的三年间,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就包括不朽的名篇《岳阳楼记》。

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邀请他为岳阳楼撰写记文。滕子京性格豪爽,与范仲淹在同一年考中进士,两人志同道合、关系密切。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因擅自挪用政府公款犒劳军队而遭到弹劾,被贬为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

但滕子京并没有因被贬谪而沉沦,他在担任岳州知州期间,勤于政事,很快就取得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成效。滕子京还翻修了岳阳楼,并将唐宋前贤关于此楼的诗赋汇集起来,携刻在楼上。

范仲淹欣然答应了好友撰写记文的请求,写下了《岳阳楼记》。其中光耀千古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既是范仲淹对失意好友的劝慰,更是他高尚情操和自身追求的真实写照

这些文字背后所传达出的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了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7

北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扩展资料:

范仲淹的施政抱负虽然受到阻挠,但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贯的,他为民务实的奋斗是持之以恒的。任职泰州(今江苏泰州市)时,由于捍海堤年久失修,每当海潮泛滥,往往农田洗荡,牲畜无存。看到百姓不堪其苦,他心急如焚,不断上书建议修复捍海堤,一番周折后,最终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经过官民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在天圣二年(1024),一条一百五十里的捍海大堤终于横亘在洪水猛兽面前,外逃居民纷纷重返故园,生产迅速得以恢复。通州(今江苏南通市)、泰州、楚州(今江苏淮安市)一带从此水旱无忧,当地百姓深深感念范仲淹的功绩,将捍海堤取名“范公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2-11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3岁。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

第3个回答  2018-02-11
范仲淹 -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3岁。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
第4个回答  2018-02-12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