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 是一篇读后感。不需要写太多,只需要5行就够了

如题所述

这个寒假闲来无事,从表妹的书橱里顺手拿来一本金波老先生的散文集《雨中的树林》,随便翻了几页,却让我对它爱不释手。
有一篇《树的家庭》,我觉得金波老先生说得没错——“红松像我慈祥的爷爷,椴树像我魁梧的爸爸,柳杉像我美丼的妈妈,而小白桦,像我伶俐的妹妹。”只要我走进树的天堂,就想起了我的家。慈祥的爷爷为我讲述他幼时的故事,魁梧的爸爸是我们的一家之主,美丼的妈妈为我们布置温馨的家,伶俐的妹妹为我们带来欢声笑语。
《树的家庭》讲了亲情,而另一篇《白栅栏》讲的则是一条白栅栏和一只小麻雀结下的深厚的友谊。小麻雀年年冬天下雪时都会数十年如一日地帮助白栅栏扫雪。终于,有一年春天,白栅栏边长出了许多棵小树。我想,这些小树一定是它们俩友情的结晶吧! 有一篇《痴想》培养了我的想象力,这是我们都想做的事——变成小鸟自由自在的飞翔——这其实是人们对自由的渴求和殷切的希望。如果我是小鸟,我可以直接跨越条条“车龙”,飞往学校,不用接受堵车的煎熬,更不用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挤在公交车上啃面包;如果我是小鸟,就可以在天上,以不同的角度看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我是小鸟,我可以摘一颗星做灯,拈一片云做床……
一组散文《一起长大的游戏》引起了我的兴趣。可能是因为小学时受学校培养学生的民间文化的影响,又抑或是因为从小外婆就总是给我讲这些令我心驰神往的东西,我对上海弄堂游戏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而我知道金波老先生出生在北京,由于南北文化的差异,甚至连人们儿时所玩的游戏都可能会有天壤之别。因此我对他的“童年玩伴”很有兴趣,虽然文化差异很大,但是会不会也和上海的弄堂游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抽陀螺、做猪蹄儿灯、捏泥泥狗……很明显是在北方寒冷的天气环境中形成的,和上海的弄堂游戏有很大的区别,但仔细想想,又好像差不多。
坐在宁静的书房里,沐浴着冬天难得一见的午后阳光,抿一口清茶,细细品读这本《雨中的树林》,每一次都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那种神奇魅力所深深吸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07

 

第2个回答  2014-10-07
我也来追答

等我

第3个回答  2014-10-07
我来追答

好多字

这篇诗歌语调轻快,富有童真色彩。遣词造句都非常符合孩童心里。文章通篇比喻,将雨中的树林更加形象化,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4个回答  2014-10-07
我来追答

等我

追问

好的。

追答

是如此的美丽,让人忍不住幻想,幻想自己在树林里嬉戏,玩耍。

还有

追问

追答

雨中的树林让人产生遐想,让人情不自禁的想漫游其中,这篇文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文章更加生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