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有什么优势

要全面的啊

2009年9月6日,深圳卫视《22度观察》栏目以《 “银发浪潮”引发的思考》为题邀请了王鑫海、李小平两位嘉宾对中国人口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短暂辩论。辩论中,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李小平说: “我认为中国越是加速老龄化,我们就越能消灭这个过剩人口,解决三农这个过剩农民的问题,提高整体国民的教育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有利于“消灭”中国的过剩人口、尤其是过剩的农民人口,中国人口被“消灭”到美国人口的3亿水平,这才是中国人口最理想的发展状态。 这也是李小平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叫好的原因所在。 李小平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认识,早在2007年他就在《科学决策》2年第2期发表了“人口老龄化并非危机”一文,称老龄化不不是危机。此外李小平更写有《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和世界的福音》,鼓吹老龄化对中国是有利无弊,是大好事。 事实上,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叫好的不止李小平一人。 程恩富也曾说,“ 这些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呼声很大,似乎老龄化社会来了就是狼来了,可怕得很。我认为,老龄化社会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老龄化社会是好事情,最好早点到来。现在出现老龄化,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中国20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3亿多人口,否则,那当然还是年轻化,那中国的问题就更多、更难解决了。如果哪天中国城乡真的都进入了传统指标设定的老龄化社会,那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医疗水平高了,寿命长了,这是大好事。传统指标设定的老龄化状态到来,也标志着计划生育工作搞的好。” 李小平、程恩富是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叫好的两个典型代表。其出发点基本相同,那就是老龄化有利于中国人口加速减少,从而彻底解决中国存在的所谓人口过剩问题。 在他们看来,人口问题就是人口的多少问题,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减少人口、减少过剩人口。 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过剩论喧嚣一时,计划生育人口学随之诞生。人口学的本质被简化为人口数量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即使在计划生育体制内的另外一些人口学者也存在更清醒的认识。 2007年于学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指出,“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不是使生育水平越来越低。” “计划生育政策只是为了调节人口再生产,使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互相促进。 ”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但是与人口高速增长不相协调的是经济发展的相对之后。先是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政策错误,导致社会生产的畸形发展,随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国家发展战略则进一步迟滞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到80年代初,当国家重新回到经济建设正轨后,出现了严重的人口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社会矛盾。这种矛盾与其是人口再生产自身的的问题,毋宁说更是物质再生产滞后,没有与人口再生产相匹配的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在国家重回经济建设正轨后在一段时期内给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个国策。 然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在中国人口过剩论喧嚣一时的时期内,也正是“过剩”中国人口为中国引进外资企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开办企业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正是中国劳动力人口丰富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低廉。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也正是二战后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地所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 李小平、程恩富等一方面把中国人口自身的再生产看作是一种“过剩”,意欲以严格的计生政策“消灭”这些过剩人口,另一方面整个国家却在丰富劳动力资源等因素带动下享受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好处。

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