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意思是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例如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当中,开始部分就用了很多个“不可说”,来形容参加法会的佛、菩萨、鬼神等众生之多,无量无边,无法用数字说清楚。还有类似的一词,经常在佛经当中出现,就是“不可思议”,例如在《无量寿经》当中,当佛说到众生的业报和善根时都用了这个词,说明众生的业报深重无量无边,简直是无法用言语,用思维所能够说清楚和想明白的,而众生的善根也是无量无边,只要一念觉悟,就可启发无量无边的善行。

扩展资料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种经书。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 。凡二卷。【通行本为三卷】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其余两部经为《占察善恶业报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

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藏菩萨本愿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的字面意思是,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一说就错了。具体分析如下:

(1)"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的出处是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一则就诸法之生与不生,说六句之不可说,即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2)真正的佛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句话并没有标准的含义。

(3)问什么是禅?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禅不是知识,不能靠口传讲授,只能靠自己的心灵来感悟。所以禅不可说,只能指点人们去悟;能说的就不是禅了,顶多只能算一种哲理。

(4)凡是有法皆是相,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也是有法有相有形有色,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法是无色无空什么都没有,也就是说真法本无法,无法皆有法,所以能说出来的都不是佛法,只是佛法的“相”佛法而无相;所以说;不可说:说了即是错。

扩展资料:

(1)大般涅槃经(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汉语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

(2)此经提及佛将灭时, 有一弟子名须跋陀(与佛灭前成为最后一个弟子同名)因晚年出家, 在佛灭时向众宣说佛陀生前制很多戒, 感到烦扰, 佛灭后就可解脱了。正其时,迦叶路过听见, 深感佛理有可能被人误解, 故认为有必要招开结集法与律的全体大会, 共同审议佛所教的法与律。而律藏中的大品亦提及第一次集会, 阿难被问何者是小小戒, 正好对应此经的第六诵第三节。

(3)本经的最原始部分是在第一次结集时已诵出, 但分析巴利语结构, 部分是半摩揭陀语, 故少部分的句子是后世才加入的。这跟巴利经是以口诵记忆, 至佛灭四百年才在锡兰的阿鲁维哈罗Aluvihāra石窟被书写记录下来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般涅槃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5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的意思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一说就错了。

不可说,又称不可言说,或单称不说。

问什么是禅?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禅不是知识,不能靠口传讲授,只能靠自己的心灵来感悟。所以禅不可说,只能指点人们去悟;能说的就不是禅了,顶多只能算一种哲理。

任何一个回答无法把禅的意思解释出来,禅的境界就是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禅是要心去悟的,许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只能用“不可说”来回答。其它很多很多的名词都是这样,我们无法回答,只能用“不可说”来回答。或者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回答更是“不可说”了。

不可说不可说,因为佛法是靠开悟的,并不是靠说出来的,佛法是悟性!所以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如说你有智慧像佛一样,你的智慧就生出来了,如果你今天做了愚痴的事情,你就离开了你的智慧般若。

拓展资料:

《瑜伽师地论》卷十六谓不可说总有四种之别,即︰

1.无故不可说︰谓补特伽罗于彼诸蕴,不可宣说若异不异。

2.甚深故不可说︰谓离言法性,不可思议如来法身,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如来灭后若有、若无等不可宣说。

3.能引无义故不可说︰谓若诸法非能引发法义梵行,诸佛世尊虽说不说。

4.法相法尔之所安立故不可说︰所谓真如于诸行等,不可宣说异不异性。

《异部宗轮论》、《大智度论》卷一等谓犊子部将一切法分为五法藏,立‘非即非离蕴补特伽罗’,摄之于第五不可说藏。法藏《华严五教章》卷一等依据《十地经论》卷二所说因分果分之文,而谓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即缘起因分为普贤境界,因人所知所了分齐故可说;性海果分为十佛自内证境界,唯与证相应,远离说与见,故不可说。

参考资料:不可说-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
摇摇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 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
给过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恋, 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 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
当然我是万万不敢对佛吼的。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7-22
不可说,又称不可言说,或单称不说。谓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
《瑜伽师地论》卷十六谓不可说总有四种之别,即︰
(1)无故不可说︰谓补特伽罗于彼诸蕴,不可宣说若异不异。
(2)甚深故不可说︰谓离言法性,不可思议如来法身,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如来灭后若有、若无等不可宣说。
(3)能引无义故不可说︰谓若诸法非能引发法义梵行,诸佛世尊虽说不说。
(4)法相法尔之所安立故不可说︰所谓真如于诸行等,不可宣说异不异性。
《异部宗轮论》、《大智度论》卷一等谓犊子部将一切法分为五法藏,立‘非即非离蕴补特伽罗’,摄之于第五不可说藏。法藏《华严五教章》卷一等依据《十地经论》卷二所说因分果分之文,而谓因分可说、果分不可说。即缘起因分为普贤境界,因人所知所了分齐故可说;性海果分为十佛自内证境界,唯与证相应,远离说与见,故不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