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瑞幸VS假瑞幸

如题所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们秘密潜入了瑞幸的全球供应商大会,想听听他们跟供应商内部都是怎么说的。

不明觉厉的供应商,都是一线品牌:

这是一个相对真实的瑞幸,也是一个与许多外界的猜想不一样的瑞幸。

听完之后,许多内心的疑问都有了答案。

真瑞幸VS假瑞幸:

在会议现场,我听到了个让我虎躯一震的说法,那就是一直以低价碾压对手的瑞幸,从来用的都是好东西。

咖啡豆用好的,牛奶用好的,糖浆用好的,设备用的也是顶级的。仓储和物流的配送是DHL和夏晖,外送用的是快递行业最贵的顺丰,就连给员工的薪水也是比同行都要贵出很多。比如说兼职咖啡师,其他品牌的兼职员工一个小时的工资,在北京是23元左右,而在瑞幸,这个数字是30块一小时。

可以说瑞幸在供应链上只选贵的,一点都不差钱。

既然什么都用好东西,为何别人家一杯拿铁的售价是35元,而瑞幸的标准定价是24元,打折后还能跌破20元,这貌似不太合理啊。

其实相对于地处黄金地段的传统咖啡馆而言,单杯咖啡的成本是22元到24元,在这个成本结构里面,原材料的占比特别的低,一杯咖啡原材料的成本加上咖啡豆、牛奶、焦糖、杯子等全部算下来4至5元,其中咖啡豆仅1元。而更多的成本,主要花在人力、门店、租金、装修等的上面。

瑞幸咖啡的成本构成:

如果他们按照瑞幸的价格卖,那确实是亏本的。

到了瑞幸咖啡这里,她的原材料成本和其他传统咖啡馆是一样的,但是在运营成本上有很大的不同。简单地讲,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大钱花在产品上。

在租金和装修上,传统的咖啡馆模式往往选择黄金地段,人流量大,一杯咖啡有10到12元的门店成本。但是对瑞幸来讲,这个成本只有是1到2元,之所以差别这么大,一是瑞幸的门店面积小、租金低。二是瑞幸凭借线上APP来引流,门店位置不一定要露出,可以选择更便宜的位置,租金成本自然低很多。

那么一杯定价24元的瑞幸咖啡单杯成本是多少呢?

答案是13元。

这意味着即使是补贴以后,只要售价超过13元就是盈利的。因此,哪怕定价按传统的“黄金地段咖啡馆模式”的推算是亏本的,在瑞幸这里也没亏本,这是符合商业逻辑可持续发展的,并非一味贴钱。瑞幸的补贴,更像是一种新形式的广告。

瑞幸咖啡最受瞩目的一个特点就是快:扩张快、融资快、上市快。然而,这种快也引来了非议,不少声音认为瑞幸的快是靠烧钱推动的。

但是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开第一家店之前,瑞幸实际上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进行筹备。

早在2016年瑞幸的工程师就开始构建信息系统,这套系统成了日后利用算法和大数据进行快速扩张的基础。

同时瑞幸的创始团队也对瑞幸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细致的打磨,再加上成熟的资本运作,可以说瑞幸的快速扩张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无数次沙盘推演的大概率事件。

尽管之前我们已经说过瑞幸的商业模式,但是重要的事可以说三遍。

第一个创新就是没有收银台,所有交易都是通过APP来完成。

这种做法看似激进,但是因为没有收银台,使得门店运营更加简洁高效。工商社会,时间宝贵。这种纯网络的流程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客户下单之后可以看到预计完成的时间,或者直接自己设定取咖啡的时间,完全不用在门店里排队。同时,客户也可以通过APP内的指引更快捷地找到门店,整体感觉非常新颖。

高效的销售渠道和流通平台是瑞幸商业模式的核心。

此外,通过APP和客户产生的连接,客户从开始消费第一杯咖啡,从下载APP开始就开始搜集客户消费行为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瑞幸能够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根据这些数据不断升级迭代产品,同时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价格,更好的商品。

第二个创新就是门店的模式。

瑞幸现有的门店有三种,分别是优享店、快取店和外卖厨房店。瑞幸目前的战略重点是在快取店上,占比是91.3%。

快取店主要集中在写字楼的大堂、企业内部以及人流量大的一些地方,面积20平到60平。快取店的优点在于面积小,开店,装修的节奏会更快,因此较容易扩张。同时,因为店小,它还可以装修得比较简单、租金也比较低。

门店成本不同,终端价格也不同:

之所以把精力放在快取店上而非环境优雅的优享店,是因为中国70%的咖啡消费者选择拿走喝,只有30%是在店里面喝的。而在美国这种成熟的消费市场,外带的比例会达到80%到90%,只有10%的客户是在店里面喝的。因此,瑞幸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满足这70%的顾客上。

另一位咖啡巨头的CEO曾经说过,和瑞幸相比,他们提供是全方位的服务,所以客户体验比瑞幸咖啡要好。

的确,对30%店内堂食的部分来讲,拥有优越第三空间资源的友商可能体验很好,但是对于70%外带的客户来讲,瑞幸咖啡的体验更好。因为他们消费的不是空间,而是咖啡本身。

第三个创新是智能化管理。

借助技术和数据的帮助,开启全新的管理理念。系统搜集大量的客户消费数据对销售进行预测,很好的预测订货应该怎么订,排班应该怎么排,资源的供给如何满足销售的需求。所以,对门店来讲门店就非常的简化,对店长、员工的工作变得非常的简洁和单一。

例如,瑞幸的门店员工不需要点单,也不用收银,只需要把每一杯咖啡做好,打包好,等着客户来取就可以了。对店长来讲也不用管理库存、也不用管理排班,传统咖啡厅要做的事情都不用做,这些事情由系统来完成。

在库存和供应链端,瑞幸把供应商和客户和中央仓库打通在一起,系统自动根据销售的预测向上端供应商和中央仓库发送定单,完成无缝的供应链。

6、护城河已经形成

很明显,瑞幸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先发优势和竞争壁垒。其独创的一套复杂管理体系,不是一个小程序就能替代的。

在外界看来,瑞幸的光速上市就是为了割韭菜,快速变现。其实,瑞幸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上市仅仅是瑞幸计划中一部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有了充足的弹药,在供应商大会上,瑞幸又公布了2021年开一万家门店的计划。

之所以上市后的野心这么大,是因为瑞幸看到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现在的人均咖啡消费是每人每年喝1杯咖啡,而位于东亚的日本、韩国,人均年消费量都已超过200杯,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现在布局光,投资多,未来的回报自然巨大。所谓的“东亚人只喝茶不喝咖啡”的推测并不成立。

此外,现在的瑞幸平台也不仅意味着咖啡:随着瑞幸APP构建出了巨大的销售网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后续瑞幸会有更多产品的尝试,像轻食,果汁,奶盖茶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尝试。

迄今为止,瑞幸已经形成了正向的两个飞轮,一个是门店越开越多,而且在门店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就有更多的消费者在来消费,因为能够满足他们日常消费需求。

另外一方面,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瑞幸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采购量越大,能够拿到的价格就越好。客户能够享受到的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性价比也会越来越高,不断增强竞争优势。

瑞幸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上市,上市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这里我们不妨大胆揣测一下,他的下一个目标可能是将先进的模式复制到世界各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瑞幸最近调整了部分补贴方式,引起了一部分消费者情绪的反弹,认为瑞幸没以前厚道了,甚至也有人认为这意味着补贴时代的终结。

我们也就这个问题咨询了瑞幸内部的大佬,其实瑞幸正在开发一套千人千面的优惠券发放系统。

也就是说,优惠券系统不是取消了,而是升级了。以后瑞幸会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习惯,发放不同的福利,以后每个消费者手中的瑞幸APP都会变得私人定制,独一无二。

总之一句话,瑞幸通过让利于消费者,在中国普及咖啡文化的初心并没有发生改变。

尽管自己很努力,却总被人diss,自带招黑体质怎么破?

我会建议他多向瑞幸学习。

一方面是做好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就像瑞幸那样啥东西都给你往好的整,厚道得让人没话说。

另一方面是深谋远虑,做好沙盘推演,研究出最好的打法,看准了就全力以赴。

毕竟,实实在在地做出成绩,才是最好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