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如题所述

发展历史以及特点
1. 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 硬件: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使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
- 软件:使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 应用领域: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 特点: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后续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 硬件: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出现。
-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 特点: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每秒数10万次,可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大幅提升。
3.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 硬件: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 软件:出现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 特点:速度更快(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可靠性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 硬件: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
- 软件:出现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 特点: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启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 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分类
1. 超级计算机
- 定义: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处理器组成的计算机,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
2. 网络计算机
- 定义:高性能计算机,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
- 实例:服务器。
3. 工作站
- 定义: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高性能计算机。
- 应用领域: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等。
4. 工业控制
- 定义: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计算机系统。
- 实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系统(FCS)、数控系统(CNC)。
5. 个人电脑
- 实例: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平板电脑。
6. 嵌入式系统
- 定义:以应用为中心、以微处理器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 应用领域:信息管理、过程控制、辅助技术等。
扩展资料
主要特点
1. 运算速度快
- 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现代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
2. 计算精确度高
- 科学技术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能准确击中目标,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密切相关。
3. 逻辑运算能力强
- 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4. 存储容量大
- 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5. 自动化程度高
- 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6. 性价比高
- 计算机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脑,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