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得不到的越想要,得到的反而不珍惜,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越得不到的越想要,得到的反而不珍惜,为什么呢?

人们越得不到越想得到,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珍惜。这种效应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这种事屡见不鲜。

例如,在农村出身的艺人群体中,王宝强和大衣哥朱之文是典型的代表,两人同是草根出身。两个人都是有心之人,演艺致富后不忘本,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 以王宝强为例,村里电压不稳又舍不得钱,王宝强便掏出两万元购买变压器,此此他还为村里盖了敬老院、托儿所、老年活动中心等,花了十几万元。而大衣哥朱之文刚刚成名赚了些钱后就回馈家乡,自掏腰包出资十几万元给村里修路,对村里有困难借钱的人亦来者不拒,今春节一人给200元村中人却被嫌太抠了,屡屡遭受村民抱怨,甚至有村民声称老朱发财了应该给村民一人买一辆轿车。同样做好事,同样回馈家乡,一个被人感激,一个为人指责,两人境遇却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究竟原因,在村民眼里王宝强是个明星,朱之文是个村民。王宝强成名后在北京定居,基本上脱离原来的群体。而朱之文成名后依旧住在农村,保持原来的本色,养鸡种田。 而人类的陋习在于,永远指责、抱怨、羡慕、嫉妒和自己生活在同一空间,境遇相同,却又高于自己的人。所以,小民乍富,成名还乡后的朱之文立刻成名乡亲攻击和指责的对象。剖开现象看本质,人性中的禁果效应真的很让人失望。朱之文的遭遇亦是如此。

这种人性就是人们越得不到越想得到,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珍惜。因为无法知晓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受传者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的阙如在受传者心里形成了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了强烈的召唤。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特别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人们恐惧的往往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不确定的、难以知晓的事情,在无法知晓和渴望知晓的搏杀过程中,公众会因为恐惧心理而像饕餮一样渴望获得信息。

我们以正确对待这种禁果效应的心理,正确疏导这种越得不到越想得到,得到的反而不珍惜的人性。得不到的是理想,得到的是现实。理想与现实各有各的丰韵,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想 如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的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理想 呀,浪漫绚丽,给生活以点缀。 现实 如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现实 呀,冷峻清醒,伴着酸甜苦辣。经人生以启迪。  理想 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养。 理想 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我去描画,渲染。 理想 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需要你去拼搏争取。 理想 不是众芳争艳的花园,需要你辛辛苦苦地浇灌培育。 理想 不是小桥流水……莺歌燕舞的闲适,而是沙荒断水的僻壤,需要你去变化去创造。  现实 中,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了那深恶痛绝的狡诈; 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了那貌似善良的虚假;我得到了真醇的爱情,便告别了那犹豫之岸的彷徨; 我得到了那 现实 的光亮,便告别了那梦幻泡影中的黑暗的深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