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作文400字该怎样写

如题所述

昨天是中秋节,晚饭以后,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吃柿子,一边赏月。

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么美的月亮能不让人心动吗?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这时爸爸说:“其实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些光是不热的。”

不久,月亮旁边出现了一丝阴影。爸爸又说:“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过里面没有水。”

啊!这皎洁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这时嫦娥一定很后悔,真应了那句古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着后羿。后羿地在地球上看着给嫦娥的月饼和水果,默默地想念着嫦娥。再说吴刚,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树,砍了又长……玉兔专心致志地捣药……”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后记]: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中秋节作文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3
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上中学以来的第一个中秋佳节。
原本打算好好赏一赏月的,我家楼顶是最好的赏月场所。可是原计划糟到暗算,学校在中秋节那一天,突然传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总之破坏了我原来计划的骇人消息:按上级领导规定,中学生中秋节将在学校度过,晚上6点30分到校组织看露天电影《走进毛泽东》,全部学生自带报纸“席地而坐”。我们一听,全部傻眼了。接着,发出一声声叹息:“唉——”“真讨厌——”刹时全班变成菜市场。
可再怎么叫也没办法,我们当即决定:既然如此,就要使这个中秋节过得别具一格。于是,我们便密谋了一个开心的“赏月计划”。
中秋节晚上,我“密谋”的要求,带了一个双黄月饼。呵呵,着不是单我一个人吃的,是……哦,My got,不能说,说了这个计划就完了。
一到校,刚好六点半。我们在愤骂声中勉强坐下后,便把报纸连接铺在一起,那时准备用来放月饼和吃月饼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吃月饼!
一开始,我们混混沌沌地看了一点电影,然后就是挤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齐抬头望月。呵,月亮呈红铜色,活像月食发生了。圆倒挺圆,只是……这颜色也真倒挺另类。不过,我们的计划也很别样,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红月亮就红月亮,月亮还不一个样,颜色的差异或许会更具吸引力。
八点种悄悄地来临了。这是我们吃月饼的“神圣时刻”。徐倩华、钟伟、我、李澜涛各自带了一个不同的月饼来吃,恰好凑成一盒多元素月饼——白莲蓉、哈密瓜、双黄蓉、五仁香。我们兴致勃勃地切开一个又一个月饼,六七个人围成一圈“品尝”四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气氛热热闹闹,轻松搞笑。边吃又边看电影,还在“赏月”(实际上就是随意看一眼,没有多少人认真看它)。班长陈秀烨发话了:“我们吃得这么开心,不妨把廖韶婷的双黄给老师吃吧。”不愧是班长,我们举双手赞成。如果老师也能分享我们的快乐,那岂不是“皆大欢喜”?因为“快乐也是一种传染病”,把我们闹翻天的快乐通过一个小小的蛋黄月饼所传达给老师,希望老师也和我们一样过个开开心心的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十分特别,这或许是上中学的第一份“友谊加固礼”吧?!

庆中秋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后记]: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中秋节作文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第2个回答  2010-09-23
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因为那天的月亮最圆。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故事,带着这些憧憬,今年中秋节,我也赏月了。
那天晚上,我在看电视,忽然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便叫上妈妈拿上望远镜,一起来到小区门口赏月。我们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连星星的影子也没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没有其它颜色,我们有些失望了。但是,一会儿,我看见了天上有一朦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来了,那么月亮一定也会出来。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丝光芒,弯弯的,一会儿又变成了小船;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圆盘子。“啊,月亮出来了!”圆圆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银白色光芒照在树上,树像披上了一件白纱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我的脸上。看着月亮,月亮上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噢,那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士嫦娥和玉兔吧,正望着亮晶晶的大地。不一会儿,月亮不见了“是什么东西?”慢慢地那东西飘走了,借着月光看,那是云。原来,晚上也有云呀。这时,我发现,地上的蚂蚁不动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么迷人啊!妈妈告诉我:“因为人们为了日子能过得圆满,所以,人们要望着月亮许愿。”于是我也许了一个愿:希望每天日子能过得圆满。
月亮真神秘啊!又圆又美又亮,下一次我一定还会再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

第3个回答  2010-09-23
庆中秋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后记]: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中秋节作文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第4个回答  2010-09-23
每个人都看见过月亮,中秋的月亮更圆更亲切,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

看完央视新闻联播,全家人走出家门赏月。今晚的月亮多明亮啊!市民广场一片欢呼。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像极了我可爱的小妹妹。月亮看见很多人看她,像小娃娃一样害羞地把身子慢慢地藏到云妈妈身后。云妈妈看见了,说:“不要害羞,你出去玩一下吧,还有好多小朋友在望着你等着你。”月亮娃娃经过云妈妈的再三劝说,终于一点一点地从云妈妈身后探出头来,露出欢喜的笑脸,那么天真,那么可爱。我们又欢呼起来!谁知,在我们的欢呼声中,月亮娃娃又害羞了,半边脸儿露出来,半边脸儿又隐藏在云妈妈身后。

我焦急地望啊望,盼啊盼……过了很久很久,已是深夜十点半了,奇怪的是月亮还像娃娃一样害羞,躲在云妈妈身后不肯出来呢!

又过了一会儿,微风吹来,云妈妈向北移了移身子。终于,月亮娃娃勇敢地望着我们,完全露出了她那胖乎乎、圆都都、笑眯眯的脸蛋儿。月亮娃娃散步在深蓝深蓝的夜空,给赏月的人们带来了光明、憧憬、欢乐……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黄色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回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想来,一定被别人笑掉了很多大牙。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在院子里,大人们把茶具拿出来,开始泡工夫茶,并且在桌子上摆着月饼,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孩子们吃着月饼,在院子里快乐地奔跑着,游戏着,累了就喝茶,吃月饼。大人们就谈天说地,聊家常,气氛十分好。天晚了,有的孩子已经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没睡的孩子就有幸吃到美味的面条……
最后,在老灯的熄灭中渐渐静了下来,乡村被中秋点缀得焕发光彩……

参考资料:不要全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