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会有蛋白尿吗?

如题所述

 很多人长期存在蛋白尿的现象,觉得自己可能是得了肾炎;也有些人虽然确诊患了肾炎,但是没有蛋白尿的情况。患者想知道肾炎长期会有蛋白尿吗,这里揭秘长期蛋白尿的几种原因,其实不是所有肾炎患者都有蛋白尿,蛋白尿的形成还可能跟肾毒性过多等因素有关。


  不少患者因为长期有蛋白尿,很担心自己罹患肾炎,听说长期肾炎会导致出现蛋白尿。不过其实也不是偶有肾炎患者都出现蛋白尿的情况。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肾炎长期会有蛋白尿吗,为大家揭秘长期蛋白尿的几种原因,日常注意身体健康。

  大多数情况下,肾炎患者多是肾小球肾炎的类型,这类患者的普遍症状就是会排出尿蛋白和血尿。但是有的人事间质性肾炎,这类患者的血尿以及蛋白尿可能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只表现出血肌酐升高、小管功能损害等症状。

  长期蛋白尿的第一种原因就是患者乱补蛋白质,很多人为了补充营养,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这样其实过犹不及,可能对自己的肾脏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因为本身体弱的人,如果吃大量高蛋白的食物,反而加重肾脏的负担,让尿蛋白的情况更加明显。其实低蛋白的饮食对一些患者的治疗反而更有裨益,如果怕营养不良要均衡摄入蛋、奶、肉等。

  第二种原因,可能是感冒发炎等情况,加重了患者身体内的毒素堆积,让本来就有的肾病病情加重,尿液中蛋白含量大幅增加。特别是感冒后可能吃了很多解热镇痛类药物,这类药物内多少都带有一些肾毒性的药物,比如消炎药、布洛芬等等,长期大量服用会加毒素肾脏的损害造成蛋白尿。

  第三就是过度劳累,因为肾脏病是需要我们长期用心养护的一种疾病,生活中的细节都要注意。肾脏功能较弱的患者平时进行适当的锻炼,不能从事高强度的工作,或者过于劳累,会加剧蛋白尿的情况的。

  总的来说,肾炎长期并不一定会造成蛋白尿的情况,不过尿蛋白可以作为反映肾脏健康程度的一个参考。导致出现蛋白尿的原因也很多,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注意规律休息,预防感冒,不要过度疲劳,尽量劳逸结合。每天坚持科学均衡的饮食,搭配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8
在临床上,多数肾炎患者都会出现蛋白尿,只是患者蛋白尿定量水平有所不同,建议如果患者出现蛋白尿时,不应当用偏方,秘方甚至古方来进行治疗,也不建议患者擅自用保健品,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患者应当去正规医院肾脏病科进行就诊,必要时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禁忌,应当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术来进行确诊。
肾脏穿刺活检术,有助于评估患者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导致出现蛋白尿增多,另一方面还可以明确患者具体肾脏病变组织学类型。有利于指导患者在临床上采取更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肾炎患者应当避免吃一些辛辣油腻或者其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注意戒烟戒酒,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纤维素以及维生素的食物,肾炎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水肿或高血压时,一定要注意把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3.0克以内,同时,患者应当少吃盐类的腌制品以及咸菜,少吃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
肾炎患者还需要注意规律监测需要水平,规律门诊复诊,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注意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情绪波动。
第2个回答  2021-12-18
慢性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原因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伤密切相关。肾小球滤过膜仅允许特定大小的蛋白质分子通过,正常情况下只有小分子血浆蛋白能够通过试要求率过,而大分子的血浆蛋白不能通过。一旦是要求发生炎症、缺氧时滤过膜的通透性会异常增加,导致平时基本上不能滤过的大、中分子量蛋白质被大量滤过,从而形成蛋白尿。
肾小球毛细管壁内皮细胞、基膜和上皮细胞表面,以及系膜区,富含硫酸苷素和唾液酸。因而肾小球滤过膜是带负电荷的,能阻止带负电的血浆蛋白滤过,电荷屏障损伤以后可引起尿蛋白排出量明显增加,在调节滤过屏障方面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包括系膜细胞收缩,可直接改变滤过表面或通透性,直接影响滤过率,调节机制的物理性状。
第3个回答  2021-12-18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允许分子量较小蛋白滤出如核糖核酸酶、溶菌酶、卵蛋白、肌肉释放的肌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尿中可有小于30 mg/min蛋白出现,但被肾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当肾小球基底膜有损害时,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或肾小管病变,蛋白再吸收能力下降,两者均可引起蛋白尿的增加。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带负电荷,故对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不易漏出称电屏障功能。
出现肾性蛋白尿有:
1、肾小球性蛋白尿 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肾小球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膜有病变,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癫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此类尿蛋白量较肾小球性蛋白量少。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如肾小管拌和远曲肾小管产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此种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结石核心。
第4个回答  2021-12-18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不一定有蛋白尿,虽然大多数慢性患者是有蛋白尿的,但是也有些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没有蛋白尿,而仅仅只有尿潜血或者是尿红细胞这种现象,所谓慢性肾小球肾炎,指的是原发性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这种疾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系。紊乱的免疫功能会攻击我们的肾小球。
我们得肾小球实际上是一个滤过系统,能够把血液中的蛋白质和红细胞挡住,不让他们进入到尿液中,这是正常的肾小球的滤过屏障起的作用,只让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通过这种滤过屏障,进入到尿液中,当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时候,患者这种滤过屏障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
患者就有可能会出现蛋白尿或者是血尿或者是两者兼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蛋白尿的,如果患者的尿液中的红细胞,以多形性的或者是非均一型的红细胞为主,占到的比例超过50%那这种情况同样也是慢性小球肾炎,只不过这种慢性肾炎病情相对比较轻微。
慢性肾小球肾炎一定会有蛋白尿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上起病隐匿,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后期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还会逐渐出现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的受损。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里,有一条就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要大于一克,所以我们说慢性肾小球肾炎一定会有蛋白尿。一般来说,如果尿常规提示蛋白尿阳性的话,我们就要给患者做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更能准确反映患者每天尿蛋白漏出的量,也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