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作文 你一定读过不少名人读书的故事吧,你从他们的事迹中学到了什么?请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如题所述

李嘉诚

他获得2000年国际杰出企业家大奖;
他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
他是潮人的骄傲
李嘉诚这个名字,自70年代以来一直震撼着世界,特别是地产界和金融界。李嘉诚这个名字,对于香港人来说更意味着是财富。李嘉诚刻苦诚实、孜孜不倦的个人奋斗精神,和独到的判断力、果敢的决策力以及善于用人,构成了成功的因素。于是他也拥有了“超人李”、“大哥诚”、“塑胶花大王”、“地产猛龙”、“地产大王”等称号。
李嘉诚出生于潮州城面线巷内的书香之家,自幼聪颖超脱,学习勤奋。1939年,日寇侵占潮汕便随父母流落香港,饱尝了战乱、贫穷、饥馑之苦,也培养了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精神。1950年,22岁的李嘉诚先生就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命名,初创了“长江塑胶厂”表达了他的赤子之心。经过数十年的努力,1988年他已拥有“长实”、“和黄”、“港灯”等五大公司,100多家附属公司和50多家联营公司,形成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李氏“经济王国”。2000年,他本人成为全球五大富豪之一。李先生已从面线巷走向世界,地位如此显赫但他并没有因此不可一世、颐指气使,依然是那样的谦逊、平和。有一次,李先生参加汕头大学的奠基典礼,本来,他作为汕大创建人,应是当之无愧地在贵宾签名册首页上写下他的名字,但李先生没有这样,而将自己的名字签在第三页上。在这次宴会中,他不论地位高低,都跟每一位宾客敬酒、握手、交谈,的确没有让人产生“隔离感”。李嘉诚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富,但他并不骄奢淫逸、大肆挥霍,依然是坚持以俭养德、养廉、养身,淡泊宁静、朴实无华。
更令人钦佩的是,李嘉诚先生虽已功成名就,但仍不忘祖国、故乡。他曾充满感情地说:“本人旅居香港数十年,无日不怀念国家,思念故里”,“作为炎黄子孙,必须奋斗自强,发达不忘家国,来日以报效桑梓”。李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实关系于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兴衰,以及时代的进退”,而拥有万余平方公里面积,上千万人口的潮汕地区,在八十年代前尚未有一所高等学府,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为此,他从1980年开始,便开始出资创办汕头大学,到去年底为止,共捐资12亿多元,已建成36万平方米的校舍,设立了文、理、工、医、法、商等9个学院、16个学系,为国家,为潮汕地区输送了一批批人才。在去年召开的汕头大学第五届校董会上,李先生虚怀若谷地对在汕大成长的每一位同仁再三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谢。在此,不禁想起李先生曾经在汕大讲的一句话:“成就加上谦虚,才最难能可贵”。
李嘉诚的人格挽救力是崇高的,他取得的成就更是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2000年6月,他获得了2000年国际杰出企业家大奖,李嘉诚先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企业家。大奖提名委员会主席弗雷泽先生在颁奖时说:李嘉诚先生在全球的商业地位显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他获得此奖是名至实归。
这位伟大的企业家,尽管获得无数殊荣,他依然把自己作为一个平常人,一个市民和一个商人,并尽一切所能来报务社会,几十年来,他向各界捐款逾38亿港元。用他的话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金钱和权力,而置人类高尚情操于不顾的话,那么,一切进步及财富创造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4
从记事起,我就喜欢妈妈给我讲故事;上学了,我喜欢自己读书。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书籍给予我的力量。

小时候,每晚睡觉前,妈妈就读《格林童话》给我听,只有听到书中的主人翁的故事才睡得着。因此,我童年的梦里,常常走进《格林童话》世界中,经历着惊险刺激的场面,感动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体会着悲伤命运的结局,如同自己身临其境,有的时候,会为悲惨的情节而流泪,也会为坏蛋们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兴奋。《格林童话》算是影响我的的第一本书。把我带到了书籍的海洋。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的确深有体会。读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荷塘月色》,那优雅、朦胧、幽静之美深深地感染着我,那时的心情就如同作者笔下所写的:"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很神往有自己的荷塘一角,在放下白天的学习之后,能够有一个独处的地方。

读世界经典名著《魂断蓝桥》中芭蕾舞女演员玛亚和高级军官在战乱时期的爱情故事,读《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委婉曲折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凄惨,伤感的爱情悲剧总是让我耿耿于怀,感叹造化弄人,为每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

读海伦凯勒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自强不息的奋斗的故事,让我懂得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首先要战胜自我,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事情。

文学书籍给了我丰富的感情;地理书籍带我翻山越岭到达了世界各地,体验着风格迥异的风土人情;历史书籍带我穿越了时光的隧道,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的变迁,纵观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哲学书籍让我变得聪明,拥有智慧,为哲学家们深邃的洞察力和伟大的智慧所折服。读书让我从中获知,让我从无知变得有知。这就是读书的最大好处吧!

如果把知识比喻成一座宝藏,那么读书便是通往这座宝藏的路线图。在无穷无尽的书籍中,我将继续读书的故事,体会读书的乐趣,积累前人智慧,收获知识带给我的财富。

参考资料: 本人写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9-23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了心境的夜,这样的夜读着这样的李清照--那个距我遥远而又似乎宛在眼前的古代女子。她一定是纤瘦而有气质优雅,她一定是多愁善感,不然怎会有那么多打开愁字成愁心的哀伤词调,怎会寻计消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一定豁达,洒脱,雍容大度,"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虽为女子,面对盛菊,依旧倾杯痛饮,一醉方休。
读着李清照的词,似沉醉于酒中,清醇的余香,绵长的回味,温婉迷人的色彩,飘逸的缕缕情思--这一切的一切,没有一样不神奇地吸引着我,使我忘情地徜徉在她温婉、凄情而又柔美的生命长河之中。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如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么浪漫惬意啊!使人读了如闻荷香,如临其境。一个十六、七岁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也跃然于纸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那样的活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键康地成长。在她的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日落晚霞、绿水红莲、鸥鹭水鸟等这些著名的景物,在她身上留下了自然的朴素与自由的印迹。
爱情的花蕊使李清照的词充盈了浪漫、潇洒和详和的美丽。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太学士赵明诚,热爱文学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可丈夫却经常要出外游学、做官,这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极大的苦闷与哀愁,相思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女子,自然免不了把她的思想感情倾诉于笔端。如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飞过,月满西楼。花自飘零谁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绪跃然纸上。语淡情深间,女词人对丈夫的身笃爱情的缕缕情丝,怎能不使读者怦然心动。
人间最难耐的是寂寞。晚年的李清照在国破夫亡的凄清岁月里对酒抒怀,借酒消愁。她的词哀怨而凄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啊!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痛失亲人的遭遇,在她的心灵深处铭刻下的伤痕,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漫天繁星一般的诗河词海中,李清照的词至今读起来仍如美酒一般浓淡相宜,散发着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在众多的古典诗词名家之中,我独钟情于李清照。
第3个回答  2010-09-23
去网上找一篇,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