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钠离子电池初步形成产业链

如题所述

新能源钠离子电池初步形成产业链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20°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而钠离子电池的价格却比电池要低很多,目前看,成本相比于锂电池将降低30-40%。

在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这不仅包括电池的量产,还包括上游产业链的建成。预计于明年投产的钠离子电池中,既有用于电动汽车的钠离子动力电池,也有用于储能电站的钠离子储能电池。

钠离子电池的突一优势更表现在原料成本方面。钠元素在地壳元素含量中排名第六,相对干稀快的鲤资源,可谓丰富。国内电池用碳酸锂平均价格从2020年的约4万元/吨涨至目前的约50万元/吨,而工业碳酸钠的平均价格常年处3000元/吨以内的水平。此外,钠离子电池正负极集流体可用铝箔,而由于铝制集流体在低电位下易与锂发生合金反应,因此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只能用价格更昂贵的铜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