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方寸中的阔大之美

如题所述

  福建建阳,那里因一种名为建盏的瓷器闻名天下。盏者,小杯也,说白了就是日常使用的茶具。
  我爷爷是个一辈子埋头做建盏的老瓷匠,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昏暗的火窑、满是老茧的双手、猛烈的窑火,还有茶盏出窑时的那种炫烂之色,始终沉淀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深刻的记忆。很难想象,那么普通的陶土,会绽放出那么炫烂迷人的色彩,成就一种动人心魄的独特之美。爷爷曾说:盏和人一样,不经过烈火锤炼,不能成器,不在世事之中颠簸,就不会褪去烟火味,也就不能成就落落大方之美。
  这,或许就是建盏的独特魅力吧。
  松风鸣雷兔毫霜
  中国有句成语叫推杯换盏,酒和茶是中国人日常最重要的处世之物,也成就了特有的文化艺术。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更多的情况下,它不仅仅是桌上那一杯青翠或金黄的饮品,而是中国人精神的源地,折射出一个大大的世界。
  中国人饮茶、赏茶的历史很早,尤其是宋代,斗茶之风盛行,不仅全面对茶种、茶品、茶礼做了一系列的建章立制,更对茶盏做了细致的分类和鉴定。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宋廷重臣蔡襄总结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撰写了一部茶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书中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茶录》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和独秀地位,问世后,斗茶文化推波助澜地在朝野传播,建盏中的优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文坛巨匠畅怀讴歌的极品,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生产底足铭有供御、进盏的建盏进贡朝廷。
  尤其是建窑的兔毫纹瓷碗,颇受饮茶者的喜爱,用兔毫盏沏茶,兔毫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宋徽宗赵佶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中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对兔毫斑建盏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宋人大雅,那是一个现代文人多有羡嫉的时代,昔时雅士与友人品茶论道、琴酒诗歌,多得自在。穿过历史的云烟,小小的一具茶盏,凝结着厚重的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品味起来,别有一番世界。
  这是建盏的精神内核。
  活眼砚凹宜黑色
  公元1178年,陆游被朝廷贬到武夷任武夷冲佑观主持时,时常用建盏斗茶,以文会友。他对建盏赞誉有加。他在《闲中》一诗中赞道:活眼砚凹宜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
  写的是饮茶之乐,也包含着对建盏的美学评价标准。收藏建盏,有它的学问。
  首先说盏形。建盏多是口大底小,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其中的束口碗,碗腹较深,器型整体饱满,手感厚重,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盏品种。
  其次说釉色。乌金釉盏、兔毫盏、油滴盏外、鹧鸪斑盏以及极其难得的曜变斑盏,是建盏釉色的代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