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如题所述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早期和先学前期。

1、新生儿期(0—1月)


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等,这些都是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其出现预示心理的发生。


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视听觉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注意的出现,是选择性反映,是人们心理能动性反映客观世界的原始表现。人际交往的开端。通过情绪和表情表现出交往的需要。

2、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期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视觉、听觉迅速发展。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限。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婴儿用手的动作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


主动招人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这时期要注意亲子游戏的教育性。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哭闹,情绪不安,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开始出现用“前语言”方式和亲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的一些词,做出所期待的反应,使亲人开始理解他的要求。


3、先学前期(1—3岁)


这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具体表现为:学会走路、说话,出现思维;有最初独立性。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学会直立行走。1—2岁幼儿由于生理原因独立行走不自如。


使用工具。1岁半左右,已能根据物体的特性来使用,这是把物体当作工具使用的开端,孩子使用工具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可能出现反复或倒退现象。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真正形成的。出现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也开始发生。


出现最初的独立性。人际关系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