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好的老师

如题所述

    一、心中有爱。

    好教师,心中要有爱,这种爱不仅是对工作的热爱,更是对学生的关爱。 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用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所以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仁爱之心。要能从学生成长的出发,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学习的知己,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同行者,领路者和鼓励者。

    二、提升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甚至必须有一河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此外,教师更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渊博的知识能有益于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平时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知识感染学生,使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勇于创新

    做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名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民主平等;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运动的。

    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还应不断地改革创新,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健康心态

    好老师应该有着开阔的胸怀,还要在平淡无奇的教学生涯中学会找寻自己的幸福感。过去人们常把老师比做“红烛”,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未免有点悲怆,但这也恰是老师的劳动成果和幸福所在,因为他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照亮”了别人,为社会作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贡献,他受到了社会和别人的肯定和尊敬,这样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是物质财富难以比拟的。

    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终生为之追求的奋斗目标,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坚持不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做一名好教师的崇高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书育人,责任重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漫长或许枯燥的职业,如果只是一个谋生的职业,那么也之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真正的好老师需要点滴爱心的付出,汇聚成江河湖海,方能载人渡河,帮助学生,求学识,立思想。好的老师不但教学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成长的人格,“传道、受业、解惑”是一个好的老师必备的职能。
好老师必须十分尊重孩子和善解人意,学生能从他的眼睛里读到关爱、读到感动、读出灵动。 好教师的眼睛是带着感情的,那是母亲般温暖的目光,每一个孩子在他的视野中应该是平等的。校园里,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孩子,关注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堂上,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孩子,捕捉孩子对知识学习的每一个信息,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生活中,老师的眼睛能给孩子温暖,孩子能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中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好教师的眼睛是会笑的。无声的语言里充满了关爱,充满了赏识,充满了热情。它要每天微笑着面对孩子,面对自己,面对生活每一天! 这种微笑源于教师内在的“富有”,如果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广博的学识,没有坦荡的胸怀,面对孩子时就一定没有真切的富有感情的微笑。一个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尊重和理解孩子,每天微笑着面对孩子,孩子就会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感,消除对知识的恐惧感,消除对老师的距离感。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偶像”。师德修养不高,不仅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将使学生在心理上疏远教师,并在行为上排斥老师,老师的说教也会在学生心目中贬值。同样,老师能勇于面对自己,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良好的心态来勤奋工作,这样,每天就能感受工作生活中的乐趣和获得新的生活体验。

好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所以一个老师,就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老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 教师所要培养的学生智力有高有低,长相美丑不一,性格各不相同,家境贫富有别。学生千差万别,教师对他们却要一视同仁,一样关心,一样教诲,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心灵相通。高度的人格品质修养使教师抛开世俗,愉快地播种知识,传播文明,塑造灵魂,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继承文化,设计人生。

好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好老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旋转的、运动的! 当一个老师能做到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教书育人时,他就成为一个好教师了!

好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师德。 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良好的师德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行为。在当前的形势下,作为教师,提高师德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没有良好师德就谈不上教书育人。在教学实施中,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会打动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事业忘我地全身心地投入,应该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以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热爱学生,作好表率,尽职尽责,想方设法把一切工作不折不扣地做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 好教师必须凭借自身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能力吸引学生。每个教师的行为特征,与教学方式散发的个人魅力可能各有千秋。但我认为这几点尤为重要:首先,对生活有阳光思维。 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能因生活中的小事影响自己上课的情绪。一定要避免迁怒于学生。学生最喜欢的是笑口常开的老师,最害怕的是愁眉苦脸的老师。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阳光思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分开看问题。只有自己具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培养出幸福、快乐的学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个好老师不但要坚守内心里育人的责任,还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担负学生未来前行的义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