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木材吸湿性?

如题所述

木材从周围空气中吸着水蒸气的性能。木材吸湿性的大小以木材自周围空气中吸取水蒸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含水率〔称吸湿率或平衡含水率(%)〕表示。木材的吸湿性会导致木材尺寸不稳定,还可能伴随着变形,影响木材的利用。

木材是属于毛细管多孔有限膨胀胶体,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具有一定的吸着性(吸附性和毛细管凝结现象的统称)。当干木材放置在潮湿空气中,主要是木材中纤维素的微晶表面和无定形区上的游离OH基借分子间力和氢键力将空气中水蒸气分子吸附于其上,在纤丝之间形成多分子水层的吸附水。当大气相对湿度接近100%时,细胞壁全部达到吸着水最大量或达到纤维饱和点,约为干材重量的29~33%。

木材的吸湿和解吸

当空气中水蒸气压力大于木材表面水蒸气压力时,木材自空气中吸取水蒸气,称吸湿。反之,则有一部分水蒸气自木材向空气中蒸发,称解吸。

影响木材吸湿性的因素

木材吸湿率的高低,与树种的特性和吸湿过程的条件有关,其中尤以空气温、湿度影响为最重要。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吸湿性,这是由于木材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果。在主要木材化学成分中,半纤维素的吸着能力最高,其次为纤维素,木质素最低。就木材的总吸湿而言,纤维素的作用占47%,半纤维素占37%,木质素占16%。不过,木材吸湿性因这些主要成分而在不同树种间引起的差异不大。但木材提取物却最能影响木材吸湿性,通常浸提物含量高的木材吸湿性低。因此,一般认为,除那些提取物含量高的木材吸湿性低的树种以外,其余不同树种的木材吸湿性基本相近。空气的温、湿度的高低,决定木材吸湿性大小。在温度一定而相对湿度不同时,木材的吸湿率在大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大(图1),但并不呈直线关系。

图1根据木材吸湿性与空气温、湿度的关系可以编绘出空气温度(t℃)—空气相对湿度(ψ%)—木材吸湿率或平衡含水率(W%)图(图2)。利用这个图可以概略查出任一温、湿度条件下的任一木材吸湿率或平衡含水率。

干木材吸湿后达到的平衡含水率总比解吸达到的平衡含水率低,致使木材吸湿和解吸呈可逆但又不完全可逆,即所谓的吸湿滞后。二者之差为吸湿滞后值(△W)。吸湿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木材经干燥后,原来以吸附水分的OH基由于木材收缩,彼此紧密地靠在一起,借氢键力直接互相饱和,不再能吸附水分子

木材平衡含水率的滞后现象在木材加工利用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木材在制成木制品前应该干燥到与使用地区空气温、湿度变化相适应的木材平衡含水率,方有可能避免木材含水率因受使用地区空气温、湿度的变化波动,而引起木材的干缩或湿胀乃至翘曲和开裂等弊病的发生。为了求出各地木材平衡含水率,除用试验方法较精确地直接测定外,根据木材平衡含水率图(图2)亦可查出大约值。中国木材平均含水率,在湿热的海南海口地区约为16~18%,在干寒的西藏拉萨地区约为8~9%,在空气温、湿度比较适中的北京约为11~13%,在温、湿度都较高的武汉约为14~16%。一般来说,北方气候干燥,平衡含水率较低,约为12~13%;南方气候潮湿,平衡含水率较高,约为17~18%;全国约为15%。(鲍甫成)

图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