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车市下滑7.4%,豪车增长,长城增长,吉利、比亚迪稳住

如题所述

2019年过去,临近春节的这个时间段,大家都在复盘销量并制定2020年的规划。在经历了2018年的负增长之后,是否还记得去年初有关车市的各种担忧?比如SUV还会继续火下去么?自主品牌将面临洗牌,有几家能挺下去?豪华车市场还能涨得动么?新能源市场离开补贴了,怎么能活?

01

2019年:淡季不淡,旺季不旺,SUV仍旧热销,豪车增长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以轿车、MPV、SUV为主的狭义乘用车在2019年1-12月的累计综合销量仍然维持在2000万台以上(约2069.8万台),同比去年下滑7.4%。跟过往几年的全年走势相比,2019年也显得极为特殊——可以说是淡季不淡,旺季不旺。

何为淡季不淡?往年销量从5月-7月即进入低谷,但2019年6月受多省市切换国六影响,反而在该月呈现出一个销量小高潮,单月销量突破176万台,和2017年水平相当;但这么一闹,也透支了下半年的市场动力,随后的“金九银十”直到12月,都呈现缓坡上升,乏力态势和2018年接近,完全没有爆发出2015年-2017年的年末冲高态势。

尽管大盘数据乏善可陈,但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第一,SUV仍然相对很火。2019年轿车累计销量约为1014.4万台,同比下滑9.1%;MPV累计销量为137.2万台,同比下滑18.2%;而SUV累计销量为918.2万台,同比仅下滑3.6%,远低于大盘下滑7.4%的幅度。

第二,豪车市场增长。BBA作为豪华车市的第一阵营,2019年在中国均实现增长。据目前公开数据显示,宝马(含MINI)、奔驰(含smart品牌)、奥迪分别实现13.1%、6.2%、4.2%的同比增长。2019年下半年,豪华车市月销量的同比增速高达两位数。除了这几个品牌,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在去年均实现了增长——一线、二线阵营都增长了,难怪有人感慨:车市下滑是因为穷人不敢买车了,但有钱人依然在买买买,换换换。

02

长安、长城、吉利等自主老牌车企御寒显“神功”

先说长安汽车,自从CS75 PLUS上市以来,CS75的销量就一路逆袭、节节攀高。10月、11月销量分别突破2.5万台、2.6万台,12月销量达到28620台,拉动CS75全年销量同比增长35.8%。除此之外,CS35和逸动的销量也在10月之后出现大幅增长,长安汽车在下半年呈现出多车发力的稳健态势。

长城汽车今年销量总计约106万辆,同比增长0.69%,这是长城汽车连续四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显然,今年的突破尤为不易。具体到车型贡献上,除了SUV长胜将军哈弗H6,哈弗F7的销量表现也非常亮眼,12月销量破万,全年销量超过14万台;哈弗M6同样增幅明显,全年销量达到11.88万。同时,WEY品牌销量降幅收窄,新能源欧拉品牌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

按照乘联会数据统计,吉利汽车2019年累计销量突破136万台,虽相较去年有所下滑,但已属于自主NO.1,位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之后,排名第四;并且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含领克);其中,吉利SUV阵营2019年累计销量70.98万辆,占据全年总销量的52.1%。自2017年来,吉利汽车也已经连续三年破百万销量,获得中国乘用车销量第一。

除了长安汽车出现回转,吉利、长城的持续稳健,老牌自主车企中的奇瑞汽车同样也可圈可点,2019年,奇瑞集团累计销量7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车型销量63.9万辆,同比增长6.9%;其中,瑞虎8单车型的销量助力显著。

比亚迪2019年销量约为45.1万辆,同比下滑9.8%,离年初制定的65万台目标尚有距离,但相比过往几年来看,在新能源补贴退坡情况下,比亚迪总体其实也算稳住了。和其它几个车企不一样,它的2018年销量是呈现逆增态势的,所以同比下滑幅度相对更明显。

03

自主品牌稳做“技术派”,力投新能源,和豪华品牌做朋友

2019年的新能源车市,同样以6-7月为分界点,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1-6月,全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57.7万台,同比增长65.9%;到了下半年,受政策影响,新能源销量则呈现艰难局势,其实这个对于不少车企而言是可以预期的。据乘联会数据统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06.0万台,同比增速5.1%。

对于选择坚强活下去的车企而言,有关新能源的投入已经不是“锦上添花“的亮点工程,而是跪着也要走下去的路,这和目前市场上的冷淡表现形成巨大反差。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正在北京召开,一则关于“2020年补贴政策是否继续退坡?是否会大幅退坡”的言论引发汽车圈热烈讨论——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转型的载体,要想完全依靠市场端的消费者去改变认知是很难的,必须要从顶层设计的相关政策结合车企运营情况一起来考虑。

近两年来,自主品牌的几个头部企业均在新能源上加大了投入,并且顺带走向高端化、规模化和全球化。比如,比亚迪和丰田合资合作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证明比亚迪在纯电平台上的积累已获得世界一流车企的高度认可;吉利在不断并购、收购的过程中,也和戴姆勒合资成立smart合资公司;长城在2019年终于和宝马正式牵手成功,成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专攻新能源……你会发现这些抱上大腿的车企,早就在技术研发、品质管控、市场运营方面把自己练成了大腿。所以,即便寒冬来临大家需要抱团取暖,都还是会找个有价值的抱在一起。

04

关于未来的几点思考

回应最初的“洗牌”一说,《车业杂谈》认为这并不夸张,但洗牌者并非是政策,而是市场应有的变化。

第一,SUV市场在中国已被培育成熟,甚至成为一种消费习惯,而且还有广泛下沉的空间,只是受去年经济大环境影响,低线城市对应的10万级及以下车型没有前两年那么火热,所以一定程度影响了销量,但SUV市场短期不会转冷。同时,以大众为首的海外品牌在加大SUV产品在中国的投放,将进一步丰富扩充这个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相比迟迟杀不进去的轿车市场,SUV是国产品牌必须守住的市场。

第二,随着国内消费层级的分化及升级,以及换购/增购周期的到来,中高端市场潜力巨大,未来的国产品牌能否通过差异化分一杯羹?这个恐怕不仅在产品实力上要有硬核提升,厂家还需要在品牌定位、市场推广层面找准自己的调性,逐步改变消费者对于国产车仅仅适合“经济代步”的刻板印象,避免模仿型高端、炒作型高端,这个方面,2019年的领克品牌和红旗品牌采用了不同的策略,非常值得研究。

第三,关于新能源市场,相比造车新势力更偏重情怀、调性、性能等标签,它们相对适合“赏车/玩车”一族,这和中高端消费群体其实是重合的;而传统车企延伸开发的新能源车型目前还处于“先有后优”的尴尬期,短期内有赖共享出行进行销量转化,协同地方政府摸索商业模式,虽然有些慢,但不失为一种办法,想要获得 C端用户的主动认可,短期内很难——但做好技术准备,永远都不晚。

写在最后:寒冬之下,技术老派自主车企都展现出了强健“御寒“体制,或爆款车型、或均衡发力,或合资合作——无论哪样,生机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关注车业杂谈车家号,互动将有机会赢取精美小礼品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