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到底有多少个名字?

如题所述

准确讲,不是“名字”,是“称呼”。我数了数,除去“爹地”“儿砸”“大姨夫”“二舅爹”“亲爱滴”“老宝贝儿”之类的“家庭内部叫法”,能够正儿八经用来确指姜老先生本人的称呼,至少有18种。可能因为姜老的时代过于遥远,古籍对他姓名的记载比较混乱。一般认为他姓“姜”,名“尚”,字“牙”,也有人说他字“子牙”,还有人觉得“牙”是他的名,“尚”才是字。反正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称他为姜尚、姜牙或者姜子牙。

又有故事说,姜子牙钓鱼钓到周文王,周文王激动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意思是“我家爹地盼望您这样的贤人已经很久很久了”。这句名言被缩略成了姜子牙的新名号:太公望。我们还可依此尊称他为:太公、姜望、姜太公。

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姜尚、姜望、姜牙,还是姜子牙和姜太公,所有把“姜”姓挂在前头的称呼,在姜老先生的时代,根本不会出现。这是因为在秦汉以前,古人“姓”“氏”分开,男子不称“姓”,多称“氏”。

“姓氏”一词原本包含“姓”和“氏”两层意思。随着后代开枝散叶,同一个“姓”会细分出不同的“氏”来。比如周文王有个儿子,姓姬,名奭(音是),文王把“召(音邵)”这个地方划给他做“采邑”,供他吃喝,所以他被称为召公奭。召公奭后来接受“太保”官职,又被封为燕国国君。等到他死后,三个儿子分别继承召公奭的采邑、官职和封国,于是发展出三个“氏”来:召氏、太保氏和燕氏。但这三个“氏”的子孙,仍然“姓”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0
小时候,看《封神榜》,最让大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土行孙,但地里一钻,就不知到哪里去了。然让小孩子羡慕的,还是姜子牙,毕竟,他最牛。小孩子天生最佩服牛人。

长大之后才知道,姜子牙的名号还真不少。我们就来看看,对他不同的叫法,是怎么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姜子牙。古人姓与氏分得很清楚。简单来说,姓是大的血源,氏是小的家门。不同的氏,出自同一个姓。他姓姜,字子牙,所以叫姜子牙。

姜尚。尚是其名。姓与氏的严格区分,在秦朝之后就不那么被重视了。但名与字,还是不能随意用的。古人出生三月之后父母给其赐名,女十五岁男二十岁之后,成年了,即可取字。长辈、君主、老师称呼小辈,可以直呼其名;但平辈之间,如果不想约架绝交,则只能称其字而不能叫名。黄飞虎可以当面叫子牙,却不能喊姜尚。李白得喊杜甫子美,绝不能直接叫杜甫。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吕尚。姜子牙的先祖,曾因跟随大禹治水有功,在夏朝时被封在吕地,于是他们以地为氏。前面不说嘛,姓与氏是严格区分的,先秦时代,其实是称氏不称姓的,所以吕尚才是正确叫法。不过随着时间演变,后人完全不重视这个了,因此就混叫了。小编我姓蒋,放在周朝,那也是姬姓伯龄封于蒋地,便以蒋为氏。实际上,上溯三千多年,我也是天子家出身啊……

太公望。周文王在渭水遇到了姜子牙。老姜正在垂钓呢。不过他钩子是直的,也没有鱼饵,更主要是的,钩子离渭水河面还有三尺之高呢。他显然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人。两人一谈,哇,惊为天人。周文王激动地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姜太公。既可叫太公望,又姓姜,于是简称姜太公了——此处之太公,并非形容他老……
第2个回答  2019-08-10
姓,名,字,号,是古人的基本称呼,姓不好,名好,名不好字好,字不好号好,这就是姓名字号改变命运相辅相成一个人的人生命运就重组成功了,佛有简单的十个名号,复杂的有一万个名号,所以佛是觉悟者,具有一万个称呼,如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
第3个回答  2019-08-09
我记得姜子牙一共有两个名字吧,他除了姓姜之外还姓吕!他的本名应该叫姜尚,字子牙。
第4个回答  2019-08-10
他姓姜,字子牙,名尚。姓与氏的严格区分,在秦朝之后就不那么被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