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如题所述

当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时,大学生们的感觉如何?是郁郁寡欢,不知如何是好,还是选择直面,用一颗平常心去化解?在这一点上,受访大学生们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35%的大学生认为,这是“小事一桩,过一阵就好了”;33%的大学生选择了“积极应对,找出对应解决方法”。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大四的学生小申指着问卷笑称,“其实这些心理问题我都有过。也可以说,大学这四年,我每个阶段的心理问题都不尽相同。以前有时也挺困扰的。”过去求职时,小申是典型的“海投一族”:一有招聘会就参加,一见用人单位就投递简历。今年3月份,眼看同学们的毕业去向都尘埃落定,而自己的简历还如石沉大海,小申也越来越焦灼。雪上加霜的是,小申才在某百货公司实习了一个星期,老板就叫小申走人,理由是“你不适合这个行业”。这句话对小申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那一段时间,小申一直闷闷不乐,做什么事情都缺乏信心。在宿舍里,小申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特别容不下已经找到工作的舍友。渐渐的,大家都对小申小心翼翼,敬而远之。值得庆幸的是,小申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对自己的不良情绪来了一次大清理。小申首先阅读了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书籍,也开始在网上广泛搜索相关信息。“我按照书上和网上教的方法,每天对着镜子大喊三声‘我能行’,坚持慢速长跑,还主动向舍友们道歉,坦白我的实际情况。舍友们都表示谅解,还给了我很多实际帮助,比如帮我留心招聘岗位信息、遵从我的作息时间等等。”小申说。重拾了信心的小申也放弃了盲目投递简历的做法,开始有的放矢、稳扎稳打。5月上旬,小申成功的被桂林的一家建筑公司录取。拿到就业协议,小申感到很满意。专家意见: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应更多理性,更多感恩目前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首选自我排遣的方式是否正确?大学生平时应该怎样加强自我心理保健?针对这些问题,广西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刘惠珍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刘教授介绍,大学生的年龄段正处于活跃的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带有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感方面。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和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疏导心理问题首选自我排遣,这种方式好不好?刘教授肯定了这种“自助”的做法,但她同时也指出,大学生进行自我排遣,首先要选择健康的、有益身心的方式,其次,应该多一些理性指导。大学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使他们在进行自我排解时多一些知识,少一些盲目。那么,大学生平时应该怎样加强自我心理保健呢?刘教授认为,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此,她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大学生应当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使“经验型”的自我心理保健方式向“指导型”的方式转化;其次,她提倡大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特指心理健康方面的,还包括了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公益志愿等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应该从这些活动中实践自己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把心理健康意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系统。最后一点,刘教授希望,大学生应该多增进一些对他人的理解,拥有一颗善良的、感恩的心,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命。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体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不容乐观。某高校随机抽取了1~4年级在校生共1358名,共检出抑郁心理者165人,检出率12.2%;检出焦虑心理者40人,检出率2.9%。对于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学校应采取措施,开展各种心理保健活动,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养,使之向健康心理转化。   理想目标:借个梯让我登天   有一个明确的理想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前提。有抑郁或焦虑心理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理想和目标,看不到生活的前景;或是理想和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从而产生不良心理。对这样的大学生就有必要进行理想和目标教育。当然这样的教育应忌虚无缥缈、空洞无物的说教式的灌输,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制定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可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使大学生在做出努力后,经常有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和欣慰感,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起良好的心态。   自我意识: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自知、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内涵。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是自知;爱惜自己、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是自爱;遇事不退缩畏惧,不妄自菲薄,是自尊;有强烈的自信心,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自信;凡事要么不作,要做就力求最好,是自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御各种不良的诱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是自制。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些,但是应该教育学生注重在这些方面进行自我培养。   适应能力:你在他乡还好吗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节作用的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组织”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小一般不会对人的进退产生多大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人都必须接受市场的筛选,竞争的考验,任何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否则便会被无情地淘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应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人际关系:让我们真诚地握握手   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由于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由于高中阶段“孤军奋战”式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不善于和他人相处。在调查中了解到的学生抑郁和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因此,要教育学生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实践证明,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团活动,和更多的人交往,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兴趣爱好:健康心理的“减压阀”   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健康心理的“减压阀”。有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就会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他人,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就会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就会帮助自己排遣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比较容易转移视线和注意力,不致陷入苦闷而不能自拔。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学推广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另一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和体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各种兴趣,促使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8
第2个回答  2013-12-06
凡事多三思,凡事多忍让,别在乎的太多
第3个回答  2013-12-06
少点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