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的皇帝,在位时间及年号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太祖 朱温(朱全忠)年号:开平(907-910) 乾化(911-912)在位6年
郢王 朱友圭年号:凤历(913)有说是912,杀父自立始算,其实次年正月才改元,二月即亡在位2年
末帝 朱友贞年号:乾化(913-914)贞明(915-920)龙德(921-923)在位11年 后梁历史: 开国
朱全忠原为唐懿宗在位时代爆发的黄巢之乱将领,原名朱温。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据汴州(今河南开封),渐渐成为唐末最强大的藩镇,并受封为梁王。天祐元年(904年)闰四月,自西京长安劫持唐昭宗李晔至东都洛阳,又于八月加害,并另立年仅13岁的李祝为帝,即唐哀帝。唐天祐四年四月十八日(907年6月1日),朱全忠改号大梁,建元开平,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后梁疆土是中原五个王朝中最小的一个,辖地仅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大部,河北、宁夏、山西、江苏、安徽等省的一部。梁晋争霸
朱温篡唐后,很多藩镇均不承认后梁,仍用唐年号。次年(908年)蜀王王建也称帝,建立了前蜀。当时有些割据势力表示归顺后梁,朱温遂晋封湖南马殷为楚王,两浙钱镠为吴越王,广东刘隐为大彭王,福建王审知为闽王。后幽州刘守光称帝,建立燕国。连同后梁,十个割据势力并存。由于过去朱温与李克用有恩怨,所以自建国起,后梁与晋王李克用、李存勗持续战斗,直至亡国。后梁建立后发兵8万,打算收复被李克用占据的潞州,但围攻半年不下。次年初李克用死,李存勗继为晋王,亲率晋军为潞州解围,大获全胜。梁太祖疑功臣,迫使镇州(今河北正定)王鎔和定州(今属河北)王处直,于开平四年(910年)起兵反梁,并向晋王求援。乾化元年(911年)初,李存勗率晋军击梁军于柏乡(今属河北),经过一日激战后,梁军大败。晋军追击150余里,直至邢州(今河北邢台),又连克澶州(今河南濮阳)、新乡(今属河南)等地。梁太祖亦亲自率军前往洛阳设防。柏乡之战梁军主力受损,后梁处于劣势。次年,梁太祖趁晋攻燕,晋、赵、定州,带病亲率军北上,号称50万大军。昼夜兼行,至下博(今河北深州),率军5万转攻蓨县(今景县)。其时晋军主力北攻幽州,南方空虚,晋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驻守军以小部队骚扰梁军,又派数百骑兵伪装梁军,趁夜袭了梁太祖营寨,外加被晋军释放的梁军士兵,归来后传言晋王李存勗亲率大军来攻,梁太祖惊惶失措,遂烧营夜遁。梁朝内乱
乾化二年(912年)五月,梁太祖退至洛阳,病入膏肓,同年六月,为次子朱友珪所杀。次年,朱友珪又为禁军所杀,梁太祖四子朱友贞遂继位,是为梁末帝。后梁内乱相继,只有大将杨师厚率军与晋、赵周旋于河北。贞明元年(915年)春,杨师厚死,梁朝廷密谋把杨师厚的领地一分为二,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军士叛降于晋,晋王李存勗乃亲征出兵太行黄泽岭(今山西左权东南),又袭德州(今属山东)、澶州,梁军连战皆败。次年春,梁末帝命王檀率军3万北上,直奔太原,企图袭取晋军基地,但为守城军击败。贞明四年(918年)八月,晋王李存勗举兵魏州南下,想要灭梁,与梁军相持于濮州一带。十二月下旬,晋军至胡柳陂(今濮阳西南),贺瓌率梁军跟踪而至,两军激战,梁军骑军王彦章败,西逃时冲散了晋军的西线部队,晋名将周德威战死。晋将李嗣昭、王建及率骑兵冲击梁步兵,后梁惨败,伤亡近3万。但晋军也因此战元气大伤,梁晋战争沉寂了一段时期。龙德元年(921年)春,晋王李存勗正拟称帝之际,镇州王鎔为部下张文礼所杀。张文礼勾结后梁与契丹。晋军进围镇州时,梁军袭击晋军,却反为晋军所败,死伤2万多人。灭亡
龙德三年(923年),晋王李存勗称帝,国号大唐,史称后唐。龙德三年闰四月末,后唐乘后梁西攻泽州(今山西晋城),派将李嗣源率骑5000袭郓州(今山东东平),次日清晨占之。后梁启用王彦章为帅,段凝为副帅,调集精兵10万北讨后唐。唐庄宗亲自率军与梁军苦战于杨刘(今东阿)。后王彦章兵败中都县(今山东汶上)被俘斩。923年11月19日唐军达开封城下,开封随即降唐,后梁亡。梁末帝自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西魏恭帝二年(555)正月,萧詧在江陵称帝,年号为"大定"。追赠其父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萧统王妃蔡氏为昭德皇后;尊生母龚氏为皇太后,立妻王氏为皇后,儿子萧岿为太子;又追赠哥哥萧誉为丞相,谥号武桓。刑赏制度,多从萧梁旧制。他任命蔡大宝为侍中,王操为尚书,以为股肱。蔡大宝足智多谋,晓畅政事,萧詧倚为诸葛孔明,推心委任;王操亦是能臣,竭诚辅佐。萧詧外倚强国,内任贤臣,荆州小朝廷初具规模,史家称之为后梁。

  萧詧事母甚孝,生活也很俭朴,不饮酒、不奢华,尤其不好声色犬马。他虽然有些猜忌,但知人善任,厚抚将士,因而深得人心,部属皆愿为之效死。

  萧詧虽为梁帝,但他依靠西魏立国,故而奉西魏正朔,向魏帝上疏则称"臣",货真价实的西魏附庸。宇文泰还在江陵设置了城防将军,统率兵马驻守在江陵的西城,名义上是协助萧詧防御,实际上是监督并提防萧詧。巴掌大的一块地盘,又面临四面受敌的处境,萧詧实在是难以自立,若是他真的脱离西魏,宣布独立,恐怕用不了几天就得被西魏吞灭掉,故而他只有忍气吞声以延续梁统了。

  登基不久,就有兵马来犯。王琳是梁元帝萧绎手下大将,萧绎死后,他凭据湘州志图匡扶,闻知萧詧被西魏立为傀儡皇帝,就派遣部将率军前来犯境,萧詧击退了来犯之敌。过了几年,萧詧主动出击,攻占了王琳的长沙、武陵、南平等郡。以后就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萧詧安稳地做他的附庸皇帝。

  做附庸皇帝,萧詧其实是心有不甘、深以为憾的。当初西魏刚刚攻破江陵时,老将尹德毅就劝说萧詧脱离西魏而自立;并献计:利用犒赏宴请西魏诸将的机会一举除掉他们,然后安抚江陵百姓,任命百官,登基称帝,以立万世功业。萧詧认为尹德毅言之有理,而且计谋也妙,但觉得西魏待己甚厚,不愿忘恩背德,坏了名声;并且也担心实力不济,弄巧成拙,因而没采纳老将的建议。及至后来全城老幼都被西魏掳掠西去,大本营襄阳也让西魏夺去,萧詧是又气又恨,后悔没听尹德毅的话;再加上看到疆域褊隘、城邑残破、民居坏毁、干戈不休,家国受制于人,萧詧就恨自己不争气,终日抑郁忧愤,扼腕喟叹,嘴里总是念诵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自励,并写下了《愍时赋》以明心志。

  萧詧称帝的第七年的冬天,有大鹏鸟在萧詧的寝殿上空鸣叫。来年(562)二月,萧詧忧愤成疾,背发毒疮,驾崩于前殿,时年四十四岁。

  八月,萧詧葬于平陵,谥号为"宣皇帝",庙号中宗。

  萧詧笃好文学,闲暇之时则著书立说,他所著文集十五卷,内典(佛经)《华严》、《般若》、《法华》、《金光明义疏》三十六卷,并行于世。

  萧詧驾崩后,太子萧岿即位,年号"天保"。

  萧岿孝悌仁慈,有君主的雅量;生活俭约,御下有方,在位期间境内安宁。其所著文集及其他著作亦并行于世,著作等身的"编外"皇帝,大概仅萧詧、萧岿父子二人。

  萧岿在位二十三年,于公元585年驾崩,葬于显陵,谥号"孝明皇帝",庙号世宗。

  太子萧琮即位,年号"广运"。萧琮颇有乃祖、父遗风,博学有文采,且弓马娴熟,百发百中,可谓文武双全。可惜他生不逢时,遇到了一世雄主隋文帝杨坚,弹丸之地的江陵后梁政权再想夹缝中求生存已不可能了。此时杨坚已经篡周建隋,北方之地尽已纳入隋朝的版图,同江南的陈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江北岸的江陵萧梁政权就成了隋文帝嘴边的一块肥肉了。

  萧琮登基没几天,隋文帝就征召萧琮的叔父萧岑入朝,萧岑到了隋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旧城北),隋文帝拜他为大将军,封怀义公,留用不放了;同时设置了江陵总管以监督后梁。对隋文帝这种无赖无礼行为,地狭势弱的萧琮也只有忍气吞声的份;然而弱肉强食历来是强权逻辑,志在平定江南、一统天下的隋文帝当然不能容忍后梁的存在。

  萧琮登基不到二年,587年八月,隋文帝杨坚便强行将萧琮征召入朝,萧琮惹不起这位雄主,只好让叔父、太傅、安平王萧岩留守江陵,自己率领公卿百官去了隋都。杨坚将萧琮留在京师,派遣大将崔弘度率军前往江陵戍守,打算就此灭了萧梁。萧岩闻知隋军到了都州,担心受到攻袭,就归降了南陈。这一下杨坚有了灭梁的借口。九月,隋文帝废黜萧琮,拜他为柱国,封莒国公,后梁亡。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是萧琮的妹妹,炀帝对萧琮甚是亲重,拜为内史令,进封梁王;后炀帝因"萧萧亦复起"的童谣而猜忌萧琮,萧琮遂遭废黜,卒于家中。

  萧詧自公元555年正月在江陵称帝,建立后梁帝国,到587年国灭,凡三帝,三十三年。

  萧詧父子有谥号、庙号,这在"编外"皇帝中是不多见的;而且后梁政权历三帝,国祚三十三年,更是罕见,仅次于后世立国八十年的西辽。但后梁毕竟不属正统,未能列入帝系年表,只得屈尊为"编外"了。
第2个回答  2013-09-25
朱温,907一914年